一场一年一度的伟大迁徙,正在青藏高原上演。
自然十方科学考察项目
将再度组织考察队伍,
深入拉萨河谷,
探秘黑颈鹤越冬乐园。
目前开启科考队员招募
同时招募6名志愿者!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极致差异的气候环境
丰富多元的生物种类
演绎着这个星球上的壮美奇观
青藏高原的河流水系。摄影/科考队员韩世杰
每年11月
黑颈鹤从寒冷的藏北高原飞抵拉萨周边越冬
西藏是黑颈鹤的故乡
拉萨则是黑颈鹤的越冬乐园
迁飞中的黑颈鹤家庭。摄影/科考导师包新康
16℃的冬天,日光倾城
纯净得空无一物的蓝天
再加上藏民对当地草木动物的倍加爱护
所以,那么多的候鸟选择来拉萨越冬
拉萨周边的庙宇和成群迁飞的斑头雁。
摄影/科考导师包新康
这时的拉萨不仅能看到最壮阔的候鸟群飞
更有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
珍稀鸟类让你大开眼界
仅在冬天的拉萨市区,就有多种鸟类
晨曦中的拉萨拉鲁湿地。摄影/科考队员韩世杰
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才能真切体会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青稞地里啄食的黑颈鹤。摄影/科考导师包新康
年冬季,拉萨鸟类生态科学考察队伍将再度出征,走入拉萨河谷的原始湿地,记录秘境中的候鸟迁飞,守护黑颈鹤的越冬生活。
带队导师
▼
包新康
中国鸟类学会理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师从前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刘迺发教授。动物及自然保护区委员会评审专家,多次获得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WWF)优秀导师称号。
完成鸟类和生态环境相关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补助项目等十八项课题。为本科生讲授过的课程有动物生物学、动物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等;为研究生讲授过的课程有鸟类学、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群落生态学原理及方法等。
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有长期野外工作站,多次组织西藏、陇南、川西等地的鸟类生态考察和群落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先后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开展过多个机场鸟情的调查,在多个空军机场进行过鸟击及鸟类种类、习性等内容的讲课培训。
活动亮点
▼
1/6记录黑颈鹤栖息现状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被称为“雪域神鸟”,是唯一一种终生生活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属于IUCN近危物种,目前在世界上的种群数量约为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青藏高原。
集群越冬的黑颈鹤
拉萨周边的黑颈鹤数量占全球黑颈鹤总数的20%以上,是黑颈鹤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我们将对这一区域的越冬黑颈鹤进行种群数量观测,进而评估全球更大范围内的黑颈鹤栖息现状和种群变化。
黑颈鹤分布及迁徙路线示意图
黑颈鹤的栖息规律是冬季集群,夏季分散生活。在白天,黑颈鹤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由2只成鹤带着幼鹤一起觅食,羽毛颜色偏浅的幼鹤紧随成鹤身边。我们将近距离地观察记录黑颈鹤的生活特点和家庭活动。
沼泽地内觅食的黑颈鹤一家
2/6见证最大的城市泥炭沼泽湿地群落变迁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也是中国唯一一处城市内陆泥炭沼泽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每年吸引大量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戴胜、云雀等鸟类来此越冬,成为野生鸟类的栖息天堂。
拉鲁湿地灌丛沼泽
为对越冬候鸟进行保护,湿地的核心区域实行24小时巡护,禁止游览和放牧,因此这里除了科考人员和巡护员外,鲜有人涉足。此行我们将在导师的带领下,深入保护区内部实地考察,记录湿地内的动物群落组成现状。
湿地石滩上嬉戏的鸬鹚
拉鲁湿地水域内结群游动的斑头雁
3/6解读藏地动物保护的特殊密码
在藏民的自然观念里,他们与身边的草木动物有着特殊的连系,这种连系在食物匮乏的冬季显得尤为突出。
藏马鸡作为西藏特有的国家保护动物,与雄色寺渊源深厚。长久以来,尼姑们对仗着胆子来此觅食的藏马鸡进行投喂,使得藏马鸡世代在此结群越冬。
修建在半山上的雄色寺
闻呼唤声赶来觅食的藏马鸡
在拉萨周边的村落,黑颈鹤常常不被打扰地在青稞地里优雅啄食。它们和当地藏族人民彼此熟识,也能够与家畜和谐相处。
农田里取食的黑颈鹤
山间庙宇,林中村落,这是藏地文化习俗的汇聚和延续之地,也是此行我们深入考察的地点。高原居民的自然生存之道,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4/6访问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在青藏高原腹地河谷设立的一个高原生态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在西藏地区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拉萨站的研究领域以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涉及高原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等领域。
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鸟瞰图
5/6多种差异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调研
从拉鲁湿地到林周县甘曲湿地,从雄色山雄色寺到羊卓雍措湖,从拉萨河到雅鲁藏布江,我们考察的生境涵盖沼泽湿地、河流湖泊、山间林地。
林周县甘曲湿地
雄色山山地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湖
拉萨河
雅鲁藏布江
我们将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实地观测,收集不同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数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研。
晨曦中的湿地湖畔,科考导师包新康为队员们
讲述鸟类的识别特征
队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观测
在雄色山开展的林鸟观测
6/6获得科考证书
此次考察的生物多样性调研结果将整理生成研究报告,提交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队员们将获得由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提供的“鸟类生态科学考察证书”,并有机会获得导师推荐信。
往期科考证书
计划考察物种名录01
黑颈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的鸟类,飞行高度可达米左右。年的调查显示,冬季在拉萨周边共记录到黑颈鹤只。
02
斑头雁
繁殖于中亚和青藏高原,冬季主要在西南地区越冬,白天在水田、湖泊、沼泽草地等地活动,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是斑头雁的主要越冬地之一。
03
赤麻鸭
赤麻鸭又称“黄鸭”,清代以前被称为鸳鸯。每年10月末至11月初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04
藏马鸡
栖息于海拔-米之间的高山和亚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常呈5-10只的小群活动。早晨和黄昏时常发出高声的鸣叫,声音短促、粗犷而洪亮,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
05
棕头鸥
在亚洲中部地区繁殖,在南部地区越冬,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一些湖泊,棕头欧常集大群繁殖,也常与红嘴鸥混群活动,以鱼、虾、软体动物及水生昆虫为食。
06
渔鸥
叫声粗哑似鸦,主要以鱼类为食。栖于三角洲沙滩、内地海域及干旱平原湖泊。常在水上休息,常见于大型湖泊。
07
骨顶鸡
骨顶鸡又名白骨顶,因头具白色额甲而得名。常栖息于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善游泳和潜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游弋水中。
08
白尾鹞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于湖泊、沼泽、河谷、草原、荒野等开阔地区,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常沿地面低空飞行。
RecruitingInformation
招募信息
▼
活动时间
年2月1日-2月6日
招募对象
科考爱好者,高校及研究所在读学生、教师,高中生及亲子
招募人数
25人(入选资格以报名顺序为准,请提前报名)
活动须知
1.活动开始10日前可取消报名;
2.本次考察步行距离短,活动强度低,身体健康、无严重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者均可参加;
3.为便于观鸟,请携带望远镜(10倍双筒望远镜即可);
4.由于多数鸟类对鲜艳颜色敏感,观鸟时请避免穿戴颜色过于鲜艳的衣物,如红、黄、橙、粉等。
5.拉萨冬季较北京更为暖和,日间气温较高,请携带便于穿脱的防寒衣物。
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