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答案令人深思

我们为孩子的辛勤付出,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快乐,可是他们难免有不懂事的时候,不知道感恩和报答。那是怎么样的环境下造成了其这样的性格呢?新闻上屡屡出现的啃老族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他们在小的时候就是对父母无限制的索取,不明白父母的辛苦,长大后更会觉得在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天经地义。

在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时刻,都会让你感慨: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们却一点都不知道感恩?一点都不懂体谅。

年4月1日的晚上,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一个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用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胃和肝脏破裂,当场倒地昏迷,医院重症监护室。原因只是母亲寄钱寄晚了。

汪某在日本留学的5年间,妈妈顾某每个月都固定寄钱给他,他在东京的房租是元(人民币)/月,生活费也都是父母付的,如果加上一年学费8万元的话,每年开销30万-40万元。而顾某当时一个月工资是元,为了儿子,曾多次向亲戚朋友借钱。

然而事发当月,因为钱给晚了,汪某立刻回国,在落地不久就质问顾妈妈。顾妈妈一气之下说:没有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结果汪某就从托运行李中拿出水果刀,冲上去捅了自己的妈妈。在开庭时,顾妈妈还含泪请求轻判,极力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看完是不是觉得很心寒?在汪某留学期间,顾某一共给儿子花了万左右。这笔费用在当时的上海已经可以买一套房子了。结果汪某并不感恩,反而因为钱给晚了,就质问父母,甚至挥刀相向。

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孩子在伸手向父母要钱时,如果父母的回答是“没钱”,或者“家里的日子已经很艰难”,孩子的认知就会转变为:如果你们没钱,为什么要生我?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所以很多家长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条,尽管家里不是十分富裕,但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只要孩子想要的东西就是夫妻俩人一个月不出去下馆子也要给孩子买。但是除了满足孩子的虚荣心以外,还教会了他们什么呢?孩子只会学习就行了?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是我们来做。”于是孩子成绩优秀,各种业余爱好也是十分亮眼,但是却扭头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自己。认为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别人家父母都开上BBA了,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12,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他的成绩总考第一,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就是如此优秀的孩子,竟因觉得自己优秀而嫌弃父母,真实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贫,儿嫌母丑”的闹剧。“我努力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无知无能的原生家庭。”这是这位考第一孩子的价值追求。为什么孩子不懂得感恩了?一、事事父母为和被啃老的父母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对其过于娇惯,所有他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都是爸妈代替孩子完成,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叠被子这些小事都是家长做的。家长不要想这样是在帮助他们,其实这不仅没有培养起来他们的动手能力,反而给其养成了一种什么事我都不用干,有爸妈帮忙就好了。一旦形成了这种思想,他们的一生都会依赖于父母,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逐渐变成啃老族。二、过度溺爱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又是掌控不好的爱会让自己反而害了他们,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帮他们完成,他们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这样的行为不仅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还会是使自己受到伤害。父母像这样长时间的无私奉献,会让孩子觉得这是父母的天经地义,会让其不知道感恩是为何物。三、不求回报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不求回报,这样越来越会让他们变得不知道感恩是什么,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付出和回报中学会成长和感恩。如果我们一味地付出会让孩子们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等来的便会是无情无尽的索取。爱孩子要让他学会感恩心理学家有一个结论:“感恩”是一种长时间形成的心理习惯,是人格特质,这种性格有赖于每一件具体细微事件中形成的积累。所以,除了让孩子“看见”付出,还要在生活上遇到的小事中进行培养。有时候,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要布置那么多的作业?有些作业还觉得没有必要做。这时就可以跟孩子说:虽然你觉得做作业很痛苦,还占用了很多你游戏的时间,但是你想想看,如果你是老师,你可是要批改全班的作业呢,你觉得谁更辛苦呢?除了这种生活中自然出现的教育时刻,我们还可以进行刻意创造一些事情,来降低孩子感恩的阈值。即创造机会让孩子原本觉得很容易获得或者不珍惜的东西,暂时消失或者失去作用。比如想要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可以让孩子体验盲人的一天。让他们知道眼睛对于生活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原来爸爸妈妈让我写作业的时候,离作业本远一点是在保护我的眼睛。在生活点滴中影响孩子网友:不小心割伤了手,可孩子漠不关心,我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不会照顾家人。实际上,感恩是一个极高的意识形态,它不同于回报。回报是因为你爱我,所以我也爱你,是交换式的给予。可感恩不同,处在感恩中的人会感激世界、感激生命,这样的心态建立在成熟的生命状态之上。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比如,有好吃的要先给长辈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或经常给家里长辈打电话。父母不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所以要想让孩子懂得感恩,不仅要让他们“看见”付出,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还要放手让他们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图片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by/8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