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分享用大数据教会你学霸修炼术还

近日,国内大数据领域领军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教授与有着近十年学工部长教育经验的吕红胤研究员,花费了近大半年的时间,联合研发出一套“大数据”系统——“学生画像”。

该系统利用校园一卡通追踪学生行为轨迹,通过对学生吃饭、打水、出行、消费行为记录,“算”出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更厉害的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追踪,该系统还会对学生的期末成绩乃至大学四年后的就业情况作出预警~

注:系统用排名均值来计量学生成绩的优异。排名均值=学生在所在专业的年级排名/本专业的总人数,排名均值越接近0,代表该学生的成绩越好。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1学霸出门时间通常比较固定

研究人员分析了近半年的宿舍门禁、吃饭、进出图书馆等刷卡记录,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作息时间比成绩差的更规律。

例如,某专业排名第3的小雪,几乎每天固定在8点、12点、14点三个时间点出门,留在宿舍的总时长低于专业平均水平。而该专业成绩排名第61的小石每天进出宿舍的时间很随机,而且通常每次外出的时长不超过2小时,“宅指数”明显高于专业平均水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9点前出现在食堂吃早餐的同学,成绩也相对更好。

2学霸最爱在晚上10-11点洗澡

上图中,横轴代表了时间点,竖轴则代表了在当前的时间点下,学生的洗澡概率。电子科大的澡堂是全天开放的,但研究团队发现,晚上10——11点,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洗澡概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简言之,集中在晚上10到11点之间洗澡的学生成绩更优异。

不管是出门时间还是洗澡时间,抑或是相对固定的早餐时间,都是学生作息规律的具体体现。研究人员发现,较有规律的学生群体,除了成绩上的优势外,考研成功率以及出国留学获得奖学金的概率均高于一般学生。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生活的规律性对于成绩有正面影响的结论。

3学霸爱泡图书馆和自习室

在样本量足够庞大的情况下,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追踪确实可以反映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比如,如果一个学生的打卡记录显示,他长期在教学楼的饮水机上打水,那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教学楼是他的长期活动地点。

“学生画像”的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出入图书馆次数多少与学习成绩的好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出入图书馆次数比较多的学生,成绩要优于出入图书馆次数比较少的学生。同一个学生,随着他出入图书馆次数的增多或减少,他的成绩排名在上下浮动。如图↓↓

这样的相关性,同样适用于学校的教学楼↓↓(注:在教室打水代表该学生出现在了教学楼~)

4学霸也扎推?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无疑,处于校园之中,身边人的学习状态,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成绩好坏。

研究团队发现,如果一个大学生,他身边的朋友成绩比较好,那他自身的成绩也相对较好!

想要成为一枚学霸?先找个学霸好友吧~

期末会不会挂科?算一下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专门设计出了一系列辅助学生更好完成大学学业的功能模块——“挂科预警”。

想知道你学期末会不会挂科?那就算一算喽!

挂科率=努力程度+学习基础;

努力程度依据:教学楼打水频率+进出图书馆的时间与次数;

学习基础:用已考科目成绩、已考与将考科目之间的关联性算出;

一旦你的挂科率触碰到了预警红线,那系统便会自动为负责你学习的辅导员推送预警信息!

“前方高能预警,您的挂科率有偏高趋势,请好好学习~”自从有了“挂科预警”系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挂科了~

编辑/沙克拉卡

文/中国青年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zd/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