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母女在上海相继去世,网友唏嘘不会

熊猫,我们最最可爱的国宝,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无不对它倍加呵护,每一只都是我们的心头肉。但是,去年12月26日、31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却有2只大熊猫母女相继离开了我们……

昨天,上海野生动物园发布公告称,大熊猫“帼帼”发病和她的幼仔“花生”(第一只上海出生的大熊猫宝宝)分别于年12月19日、12月23日突发疾病,随后分别于12月26日、31日因救治无效死亡。

这真的是从我们四川走出去的大熊猫母女

“帼帼”和“花生”吗?

“花生”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才天而已啊

花生的名字由来是

因为希望宝宝长得好像花儿一样美丽

生”谐音“申”,寓意上海。

它才刚学会走路

第一次爬山坡

刚刚体会到这个新奇的世界带来的欢欣

这个本应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宝宝

却没能熬到年

在年的最后一天

离开了这个对它来说还是“崭新”的世界

更为可恨的是,直到昨天,也就是1月19日动物园才公布了大熊猫离世的消息。

1月19日,等到了上野的官方通报!

《关于大熊猫“帼帼”、“花生”的死亡公告》

年12月19日,大熊猫“帼帼”发病,12月23日“帼帼”幼仔“花生”发病。大熊猫发病后,上海野生动物园第一时间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沟通,中心派出两名兽医和一名饲养员以及3名长驻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人员及本园兽医、饲养人员参与大熊猫的诊断、救治。期间双方高度重视,并邀请医院及上海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单位专家共同努力,全力救治两只大熊猫。但遗憾的是终因病情危重,“帼帼”和花生”分别于12月26日、31日因救治无效死亡。

大熊猫“帼帼”,今年21岁,19日发病,先后出现发热、排肠粘液、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19日起进行隔离治疗,22日晚上开始出现抽搐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其间,采集粪便、尿液、血液等样品进行一系列检测,以及B超、CT检查,B超、CT检查发现胰腺肿大,血检发现血淀粉酶升高(-U/L)、白细胞升高、电解质紊乱,其余未见明显异常,也未检测出已知致病性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根据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根据临床症状,采取抗感染、减少胰腺外分泌、抗病毒、保护胃肠粘膜、维持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为主的治疗方案。虽经上海野生动物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及上海相关医疗研究单位专家全力抢救,大熊猫“帼帼”于12月26日上午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死后剖检及年1月17日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死因为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大熊猫“花生”(帼帼幼仔),雌性,日龄,发病时体重10公斤。因母亲“帼帼”生病,为防交叉感染,自19日起将“花生”取出进行人工乳饲喂。12月23日下午6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排肠粘液、呕吐、轻微腹痛等症状,上海野生动物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专家与上海医院相关专家、上海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专家会诊,联合制定了治疗方案,12月29日,经CT诊断发现“花生”严重肠扭转并导致大面积肠坏死,紧急进行开腹手术,切除80余厘米坏死肠管,并采集经配血成功后的其他大熊猫血液给“花生”输血,但遗憾的是“花生”还是于12月31日中午抢救无效死亡。根据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死后剖检及年1月17日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死因为肠扭转导致大面积肠坏死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对于两只大熊猫的死亡感到非常痛心,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已采集相关样品送上海、长春、四川的科研院所,进一步探索大熊猫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疾病。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年1月18日

消息传出后,马上就有网友称动物园在幼崽生病期间依然在任其展出……

据网友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这个在中国一线大城市的大型野生动物园,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养死了五只“国宝”!从年到年就死了四只!!而且都是病死的!平均起来是每两年不到就养死一只!

1.国庆

雄性,年8月18日,生于四川卧龙,母亲永巴,年死于上野,享年8岁,死因不明。

2.安安

雄性,年7月6日,生于雅安碧峰峡,母亲帼帼,年1月16日死于上野,享年三岁。

3.云汇

雌性,年7月7日,生于雅安碧峰峡,年年初死于上海野生动物园。上野当初想秘而不宣,然而纸包不住火,消息从国外传回国内,这个消息传播路线,也是分外妖娆。中心称死因不明。

以上消息令我们不禁感到痛苦及无比愤恨:上海野生动物园到底是在怎样对待我们的国宝?

与同情心同时爆发的是疑问,网友们提出了多种质疑:

1、为什么迁延这么久才通报?

园方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要对“帼帼”和“花生”发病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

另一方面,两只大熊猫的实验室病理结果由四川、长春、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共同于17日才形成报告,为科学严谨处理此事,故19日才发布相关信息。

2、有网友指出,花生生病期间还被拿出来展出?

上海野生动物园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帼帼’和‘花生’突发的分别是两种不同疾病,‘帼帼’是急性胰腺炎,花生’是严重肠扭转并导致大面积肠坏死,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巧地是,‘帼帼’和‘花生’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发病。”为防止与母亲“帼帼”交叉感染,12月19日起,“花生”转为了人工乳饲喂。

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发病原因是否与吃错东西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基本确认的是,两者的死亡并没有直接关系。

3、熊猫母女的病有多严重?为什么治不好?

饲养员:肠扭转为熊猫幼崽常见病,治愈率低

上海野生动物园熊猫饲养员闵迎国说,目前,疾病是熊猫最大的天敌。

大熊猫肠道系统极为复杂,肠扭转是大熊猫幼崽的常见病,常发于4-6个月,严重的肠扭转治愈率很低。此次“花生”被确诊肠扭转后,紧急进行开腹手术,切除80余厘米坏死肠管,遗憾的是还未被救回来。

据介绍,因4个月的大熊猫刚学会走路,还不懂得活动“分寸”,时常玩到精疲力尽才会休息。运动量过大可能造成肠扭转。按照大熊猫的自然习性,母猫见到幼崽运动量过大时,也会将它抱在怀里“强制”休息。“有时游客还不理解,为什么展出一会儿就拿回去了。”闵迎国表示,为了控制大熊猫幼崽的运动量,园方对展出时间也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4个月的大熊猫幼崽都会交给母亲抚养,这是为了让熊猫宝宝学习自然行为,如怎么吃竹子等。如何一直由人工饲养,动物的自然行为会慢慢消失。

最后,再来看一看这对可怜可爱又让人心碎的母女俩吧,愿天堂没有病痛!

刚出生的“花生”

幸福的母女俩

学走路的“花生”

淘气的“花生”

愿你们在天堂同样萌萌哒!

上野,你们真心关爱过我们的国宝吗?

请务必照顾好熊猫宝宝,

不然,让他们回到故乡吧,

我们自己会好好的照顾它们!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成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zd/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