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与咳痰
一、概述 咳嗽是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一种反射性或自主性呼气动作。 借助咳嗽动作将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渗出液排出称咳痰。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胃食管返流、中枢神经因素。
二、临床特点1.咳嗽的持续时间
急性咳嗽
<3周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亚急性咳嗽
3~8周
慢性咳嗽
>8周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2.咳嗽的特点 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 湿性咳嗽:伴咳痰。
咳嗽的时间与规律
突发性咳嗽
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
长期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发作性咳嗽
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核
夜间咳嗽
左心衰竭肺结核
咳嗽的音色
声音嘶哑
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金属音咳嗽
纵隔肿瘤主动脉瘤
鸡鸣样咳嗽
百日咳、气管受压
声音低微或无力
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
3.伴随症状
伴发热
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胸膜炎
伴胸痛
肺炎、胸膜炎、肺癌、肺栓塞、自发性气胸
伴呼吸困难
喉水肿、支气管哮喘、COPD、重症肺炎、
伴咯血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二尖瓣狭窄
伴大量脓痰
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
伴有哮鸣音
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
伴有杵状指
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
4.咳痰的性质
白色泡沫黏液痰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红色胶样痰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黄色脓样痰
化脓性感染
果酱样痰
肺吸虫病
粉红色泡沫痰
肺水肿
大量稀薄痰
肺泡细胞癌
铁锈色痰
大叶性肺炎
大量脓性泡沫痰
肺脓肿和支扩
黑色或灰白色痰
煤尘肺和各种硅沉着病
清水样痰伴有“粉皮”样囊壁
肺包囊虫病
三、诊断思路 呼吸困难、咯血、体重下降、结核或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肿大。
四、处理原则1.镇咳药:右美沙芬和可待因。2.祛痰药:愈创甘油醚、氨溴索、雾化。3.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4.对症治疗:抗组胺药、质子泵抑制剂。
五、转诊指征1.有危险症状/体征的,如呼吸困难、慢性发热、体重下降、咯血和淋巴结肿大。2.诊断不明确或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咳嗽。3.怀疑结核或肿瘤。4.怀疑哮喘、胃食管反流、鼻窦炎等需明确诊断。5.患者或其家属要求。
咯血
一、概述 咯血是指血液从呼吸道中咳出或痰中带血。小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小于ml;中等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ml;大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ml,或一次咯血量~ml。
二、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1.咯血的病因 气管、支气管来源:支气管扩张、肺癌; 肺实质来源:肺脓肿、肺炎; 血管来源:肺栓塞、二尖瓣狭窄; 其他:肺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液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2.伴随症状
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
伴胸痛
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
伴呛咳
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
伴皮肤黏膜出血
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
伴大量脓痰
支气管扩张
伴呼吸困难
重症肺炎、肺结核、气管或支气管异物
伴有哮鸣音
气管与支气管异物
伴有杵状指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
伴黄疸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3.咯血的颜色和性状
鲜红色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出血性疾病
铁锈色
大叶性肺炎
暗红色
二尖瓣狭窄
黏稠暗红色血痰
肺栓塞
粉红色泡沫痰
肺水肿(左心衰竭)
红色胶样痰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果酱样痰
肺吸虫病
三、诊断思路 凡是经口排出血,首先鉴别出血来自哪儿。
真性咯血
假性咯血
呕血
病因
呼吸道疾病
鼻咽部疾病
消化道疾病
出血前症状
咳嗽
鼻涕倒流
恶心、呕吐
血中混合物
痰
胃液、食物残渣
酸碱性
碱性
碱性
酸
出血颜色
鲜红色
鲜红色
暗红色、咖啡色
四、处理---预防血液吸入健侧肺导致窒息和预防持续出血导致的休克。1.吸氧、监护、开通静脉通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勿用力排便2.止血慎重给予镇咳药 镇静:避免精神紧张3.抢救: 窒息:体位引流,取头低足高位,或侧头拍背;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
五、转诊指征1.诊断不明、频繁发生或试验性治疗无效的。2.怀疑肺结核、肿瘤、其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者。3.大量咯血,初步治疗后应及时转诊。4.患者或其家属要求。
呼吸困难
一、概述呼吸困难是患者感觉到空气不足而用力呼吸,并使呼吸肌及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出现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改变的主观感觉和表现。
二、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肺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
大气道狭窄,“三凹征”
呼气性
慢阻肺、哮喘,最常见
混合型
重症肺炎、肺栓塞、气胸
心源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其他
右心衰竭及心包大量积液
其他原因
中毒性
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中枢性
脑血管疾病
精神性
癔症
贫血:睑结膜、甲床苍白
三、诊断思路
肺
心脏
叩
听
叩
听
哮喘
正常
哮鸣音
—
—
肺炎
局部浊音
局部湿罗音
—
—
气胸
患侧鼓音
患侧消失
—
—
胸腔积液
浊音
患侧减弱
—
—
慢阻肺
过清音
减弱
左心衰竭
—
肺底或全肺水泡音
心界扩大
心尖部奔马律/杂音
四、处理1.对症处理①休息、吸氧(慢阻肺患者宜低流量给氧);②帮助患者采取可缓解症状的体位;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可酌情给予解痉、祛痰药物。2.尽可能明确呼吸困难的病因,病因治疗。
五、转诊1.不能明确病因的呼吸困难。2.经初步处理不能缓解的哮喘、气胸、气道异物,重症肺炎、急性左心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3.急性喉炎、重症哮喘、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大面积气胸及胸腔积液、COPD并发严重并发症、中枢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栓塞。
胸痛
一、概述 胸痛主要是由胸部疾病所导致。“从内到外都可以痛”
二、常见病因与临床特点
1.心脏血管疾病
心绞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闷痛,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药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
心前区与胸骨后剧烈疼痛,伴有濒死感和恐惧感,持续时间长,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包炎
持续性或间歇性胸痛,吸气与咳嗽可使疼痛加重,心包摩擦音
主动脉夹层
突然发生剧烈胸痛,双侧血压不对称
肺栓塞
突然发生一侧胸痛伴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
2.胸膜疾病
自发气胸
一侧胸痛伴呼吸困难、干咳,叩诊患侧呈鼓音,患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X线特征表现
胸膜炎
胸痛伴发热、咳嗽、气短,听诊有胸膜摩擦音
肺炎
炎症涉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伴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可见片状阴影
3.食管疾病
食管反流性疾病
胸骨后烧灼样疼痛,饱餐后平卧易发生,常于夜间发作
食管癌
吞咽时疼痛发作或加剧,进行性吞咽困难
4.胸壁疾病:肋骨骨折、肋软骨炎。5.神经与精神性胸痛: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症。6.腹部疾病:膈下脓肿、肝脓肿、胆囊炎、胆石症。
三、诊断思路
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
伴咳嗽咳痰
肺炎
伴咳嗽无痰
胸膜炎
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
应警惕肺栓塞
伴有心慌、头晕、黑矇、低血压
应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伴吞咽困难
食管疾病
四、处理 首先应排除各种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和气胸; 其次排除心包炎、肋骨骨折等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 最后再考虑引起胸痛的其他常见原因。1.明确诊断者,按相应疾病处理。2.未能明确诊断的急性胸痛,监测生命体征、开辟静脉通道、吸氧;血压不低者可试用硝酸甘油。
五、转诊1.可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肺栓塞、气胸、主动脉夹层者。2.未能明确病因的突发胸痛及慢性反复发作的胸痛患者。3.胸痛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者。4.初步判断为精神或心理疾病导致或的胸痛,需进一步除外器质性疾病者。
心悸
一、概述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或心慌感。 描述:心慌、心脏漏跳、颤动或锤击感。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 心率快: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慢:心脏搏动有力。
二、常见原因1.最常见的原因:各种心律失常。 各种期前收缩及心房颤动为最常见; 器质性心脏病、病理状态、生理状态下的功能性心律失常。2.心脏搏动过强:前负荷、后负荷增加。3.心脏神经症。
三、临床特点及意义心悸最常见原因是心律失常,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悸发作时记录心电图。
已证实心悸是由心律失常引起
按心律失常处理
心脏搏动过强引起的心悸
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心脏神经症者
适当使用镇静剂
病理状态引发的心律失常
治疗原发病为主
发作时伴有头晕、黑矇、晕厥、抽搐、胸闷、憋气、出汗等症状,医院进一步检查。
吞咽困难
一、概述 吞咽困难是指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因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剑突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可伴有或不伴吞咽痛、胸骨后疼痛。
二、常见病因1.机械性吞咽困难 腔内因素(食团过大或食管异物); 管腔狭窄(炎症、肿瘤)。2.动力性吞咽困难 吞咽启动困难,咽、食管横纹肌、平滑肌功能障碍等。
三、临床特点
口腔性
食物由口腔进入食管过程受阻,食物阻滞于口腔及咽喉
脑血管病变、帕金森病、脑干肿瘤、脊髓灰质炎
食管性
吞咽时食物阻滞于食管某一段,进食过程受阻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
反流性食管炎:反酸、烧心
贲门失弛缓症:进食时需大量饮水以助干食下咽
动力性
无液体、固体之分,鼻腔反流伴呛咳、呼吸困难
吞咽反射性动力障碍、延髓麻痹者
四、诊断思路
伴声嘶
食管癌纵隔浸润、压迫喉返神经
伴呛咳
脑神经疾病
伴呃逆
贲门失弛缓症、膈疝
伴胸骨后疼痛
食管炎症、溃疡、异物、癌
伴反酸、胃灼热
胃食管反流病
伴哮喘和呼吸困难
纵隔肿物、大量心包积液压迫
●饮水试验:将听诊器放在剑突下,让病人饮水,经过8~10秒钟后可听到气过水音,需时延长表示食管梗阻。●疑为食管癌者,可行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测试验或pH监测。●疑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行食管测压或X线食管吞钡检查。●疑为咽喉部疾病者,可行间接喉镜检查。
五、处理原则1.一般处理。2.病因治疗:①明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②抗反流药物: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③手术治疗: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
六、转诊指征1.口咽部炎症经常规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2.神经系统病变所致。3.疑为肿瘤病变所致需进一步确诊。4.其他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膈疝、食管异物等。
恶心与呕吐
一、概述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 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二、常见病因1.反射性呕吐:消化道疾病常见。2.中枢性呕吐:颅内压增高等。3.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和精神性呕吐:晕动症等。
三、临床特点1.前驱表现:迷走神经兴奋;2.呕吐的时间:晨起呕吐可见于早期妊娠;夜间呕吐见于幽门梗阻;起床后脓液经鼻后孔刺激咽部:鼻窦炎。3.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餐后近期呕吐
集体发病者,多由食物中毒所致
餐后即刻呕吐
精神性呕吐
延迟性呕吐
胃动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
餐后呕吐
幽门梗阻
4.呕吐的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喷射性呕吐
消化系统疾病
非喷射性呕吐
5.呕吐物的性质
带发酸、腐败气味
胃潴留、幽门梗阻
带粪臭味
低位小肠梗阻
不含胆汁
梗阻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
大量酸性液体者
促胃泌素瘤或十二指肠溃疡
无酸味者
贲门狭窄或贲门失弛缓症
咖啡渣样呕吐物
上消化道出血
四、诊断思路
伴腹痛、腹泻
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
伴右上腹痛及发热、寒战和(或)有黄疸
急性胆囊炎或胆石病
呕吐大量隔夜宿食
幽门梗阻、胃潴留
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
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伴眩晕、眼球震颤者
前庭器官疾病
已婚育龄妇女
晨吐应注意早孕反应
应用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及抗癌药物后呕吐
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五、处理原则1.紧急处理及病因治疗:确保气道通畅、控制血压、纠正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中枢性呕吐且呈喷射状,可能是颅高压引起,应立即给予脱水治疗。2.一般治疗:注意体位,防治误吸。3.对症治疗:
止吐
维生素B6、灭吐灵、氯丙嗪
解痉止痛
阿托品、山莨菪碱
镇静剂
苯巴比妥、地西泮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胃肠减压
六、转诊指征1.频繁呕吐,原因不明者。2.病因明确,但经对症处理不能止吐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者。3.有基础病伴发呕吐,提示原发病加重者。4.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意识障碍者。
黄疸
一、概述 黄疸是指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二、常见病因●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直接胆红素●非结合—间接胆红素
三、临床特点
溶血性
皮肤、黏膜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可伴有发热、寒战、呕吐、背痛,并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
肝细胞性
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黄色,常感疲乏、食欲减退
胆汁淤积性
皮肤多呈暗黄色或黄绿色,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四、诊断思路
有无发热
黄疸伴发热:肝胆系统炎症
先发热后黄疸:病毒性肝炎
有无腹痛
伴右上腹剧烈疼痛:胆道结石、蛔虫及肝脓肿
伴腹痛、寒战、发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皮肤感觉异常
胆道梗阻、胆汁淤积
病史:是否进食过量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
实验室化验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总胆红素
↑
↑
↑
直接胆红素
正常
↑
↑↑
间接胆红素
↑↑
↑
↑
ALT,AST
正常
↑↑
↑
碱性磷酸酶
正常
↑
↑↑
γ-谷氨酰转移酶
正常
↑
↑↑
尿胆红素
(-)
(+)
(++)
尿胆原
↑
轻度↑
减少或消失
五、处理和转诊
毒蛇咬伤致急性溶血
右旋糖苷、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
毒蕈中毒者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碱化尿液
不同血型输血
抗休克、保护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治DIC,换血治疗
病毒性肝炎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
梗阻性黄疸
及时转诊,并选择手术或内镜下治疗
腹痛
一、概述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由腹腔脏器疾病引起,也可由胸部及全身性疾病引起。 临床上按照起病急缓与病程长短,将腹痛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两大类,其中需进行外科紧急处理的急性腹痛又称为急腹症。
二、常见病因 急性腹痛
腹腔内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肠胃炎,消化性溃疡并发症,阑尾炎,胆道疾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结石、急性尿潴留
妇产科疾病
痛经、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等
血管系统疾病
腹腔血管阻塞、腹主动脉夹层
腹腔外疾病
心肺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其他疾病
带状疱疹,主动脉夹层等
慢性腹痛
消化系统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慢性胆囊炎,胃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胆囊炎及胆石病,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他
尿路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中毒,代谢疾病及肿瘤等
三、临床特点1.诱发因素
油腻饮食或暴饮暴食、酗酒——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腹部术后——肠粘连、机械性肠梗阻
腹外伤——肝、脾破裂
剧烈运动——肠套叠、肠扭转、阑尾炎
2.发作时间
餐后痛
胃溃疡
饥饿痛
十二指肠溃疡
3.性质和程度
突发性、剧烈中上腹刀割样痛
消化性溃疡穿孔
阵发性绞痛(辗转不安)
胆石病或泌尿系结石
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痛
胆道蛔虫症
中上腹持续痛
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全腹痛伴腹壁肌紧张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转移性右下腹痛
急性阑尾炎
4.疼痛部位、与体位的关系
左侧卧位缓解
胃黏膜脱垂者
仰卧时疼痛可加重
胰体炎或胰腺癌
膝胸位或俯卧位缓解
十二指肠淤滞症
弯腰时或深呼吸时加重
急性胆囊炎
5.伴随症状
伴发热、寒战
提示感染
伴休克
腹腔实质脏器(如脾、肝)破裂、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
伴反酸、胃灼热、嗳气
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
伴呕吐
若呕吐量大且有异味,可疑胃肠道梗阻
伴腹泻
消化吸收障碍或感染
伴黄疸
肝胆胰疾病
伴血尿
泌尿系疾病
6.内外科急性腹痛特点
临床表现
外科性
内科性
起病
急骤
不定
先驱症状
一般无,但可有
有
腹痛
由轻到重,由含糊到明确,由局限到弥漫
由重到轻含糊而平稳
腹膜刺激征
压痛
+
±
反跳痛
+
-
肌紧张
+
±
演变
持续、进展
间断,减轻或消失
腹部触诊包块
可有
无
四、诊断思路
病史询问
育龄期妇女月经、婚育、避孕
查体
急腹症可能
①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②肠鸣音亢进或消失;③伴有休克表现
墨菲征阳性
急性胆囊感染
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阑尾炎症累及腹膜壁层
辅助检查
血淀粉酶检查
急性胰腺炎
血糖、酮体
糖尿病及并发症
尿妊娠检查
排除异位妊娠
诊断性腹腔穿刺
混浊或为脓液
腹膜炎或腹腔脓肿
胃肠内容物
消化道穿孔
不凝血液
实质脏器破裂
淡红色血液
绞窄性肠梗阻
腹水淀粉酶高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腹部B超
对胆结石检查其敏感度>90%
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出现急性上腹痛
内镜检查
消化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消化道穿孔禁忌
立位腹平片
无胃肠道穿孔或肠梗阻简单易行的首选项目
五、处理和转诊 急性腹痛之处理
慢性腹痛
以病因治疗为主,必要时可给予解痉、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注意提供连续性整体性的个性化医疗照顾。
转诊指征
●需要手术治疗时。●有危及生命情况的腹痛如主动脉夹层或腹部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内出血(如创伤、子宫异位妊娠等)。●有休克现象,如低血压合并组织灌流不良、异常呼吸及意识变化等,应在积极建立静脉通路、抗休克及监测的情况下通过急救机构转院。●诊断不清
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
麻醉止痛剂的应用
现在认为由于有各种先进仪器的监测,及时使用麻醉止痛剂只会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不会影响诊断
老年人急性腹痛
①感觉迟钝,对疼痛不敏感;②症状不典型;③死亡率随年龄递增:基础病多,并存各种呼吸、心脏及神经科疾患;⑤老年人的急性胃肠炎必须采用排除法确诊,上腹痛、恶心、呕吐首先考虑心肌梗死、腹腔疾患,排除上述疾病后才考虑胃肠炎
小儿肠套叠
多发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绝大多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肛门指诊往往可见果酱样血便
腹泻
一、概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
二、常见病因1.急性腹泻:肠道疾病、急性中毒、全身性疾病2.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炎症、肿瘤、感染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每天排便可达10余次,粪便量多而稀薄甚至呈稀水样便●粪便中可有脓血、黏液或未消化物质●可有腹痛或排便时有里急后重●大量腹泻后,可有脱水、电解质失衡与代谢性酸中毒等
●起病缓慢,或由急性腹泻转为慢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可含脓血、黏液或未消化的食物●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长期腹泻者可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维生素缺乏等●慢性腹泻时可伴急性发作
四、诊断思路 腹泻主要特点
分泌性腹泻
排大量水样便,见于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
渗出性腹泻
粪便中常混有粘液、脓液或血液,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
渗透性腹泻
见于应用泻剂后引起的腹泻
动力性腹泻
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见于甲亢、胃肠功能紊乱
鉴别诊断
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伴里急后重
提示肛门、直肠疾病
伴明显消瘦者
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伴皮疹或皮下出血
伤寒或副伤寒、过敏性紫癜等
伴关节痛或肿胀
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等
伴腹部包块
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等
伴重度失水
分泌性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五、处理原则
1.病因治疗:感染—抗生素2.对症治疗:
饮食
急性期暂禁食或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
营养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止泻剂
感染性腹泻不宜使用,非感染性腹泻酌情使用
解痉、止痛
山莨菪碱、阿托品
其他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六、转诊指征1.腹泻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转诊。2.诊断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诊。3.疑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医院进行确诊。4.疑为肿瘤引起的腹泻患者,应及时转诊。5.疑为传染病时,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