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是肠袢及其系膜过长导致肠袢沿肠系膜长轴旋转引起肠腔梗阻、肠管血液供应障碍。因此,肠扭转所引起的肠梗阻多为绞窄性。肠袢扭转部位在其系膜根部,多数为顺时针方向,大都为°以上。肠扭转后,肠管两端都不与肠道相通,形成闭袢性梗阻,肠壁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坏死、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或中毒性休克。
病因
肠扭转的病因包括:
1.肠袢和其系膜的长度相对地过长,容易发生扭转
2.饱餐后、食物内纤维残渣多、大便秘结,肠蛔虫、先天性巨结肠等
3.饱餐后立即进行重体力劳动、腹部扭转等
临床表现
发病急,腹痛剧烈、病员辗转不安,早期出现休克。
乙状结肠扭转
多见于老年患者,常有便秘,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气、排便后缓解的病史。临床表现除腹部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出现晚。钡灌肠呈“鸟嘴”改变。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方式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等。
病情危重者,可输入血浆或全血。
对于病情较轻的乙状结肠扭转,可试行乙状结肠镜下减压复位疗法。具体方法是在乙状结肠镜下一边插入较粗的肛管,一边缓慢注入气体,并试图将肛管插入扭转的肠袢中,如果成功,则会引出大量气体、液体及粪便,扭转的肠袢也可能随之复位。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失败或不能排除肠坏死、穿孔、腹膜炎者,应急诊手术探查。如扭转肠袢已经坏死,且病人高龄,有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可选择结肠造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