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医星

—题记—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的健康,多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特介绍其中的两位,以此向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疫情就是命令,我必坚守一线”

——记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颜怀安

17年前,非典肆虐,他挺身而出,担医院院长、县防非典专家组组长,为全县非典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17年后,新冠肺炎暴发,他又义无反顾地受命出任泗阳县医院院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

他,就是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司法鉴定所所长颜怀安。

颜怀安,今年58岁,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高挑身材,由于长期的辛劳,神态略显疲惫,但是眉宇和谈吐间无时不透露出一股学者气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老医务工作者,颜怀安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危险就战斗到哪里。年非典肆虐,他不顾个人安危,医院抗击SARS;在流感疫情、手足病等疫情暴发时,他总是冲锋陷阵,奋战在一线。

“我到一线去最合适”

年春节,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在全国范围内暴发……让这个庚子年春节蒙上了悲情的阴影。

1月27日,泗阳县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危急时刻,县委、县政医院改造成泗阳县医院。

医院?分管县领导想到了当年的“抗非”英雄、呼吸内科专家颜怀安。随即与其谈话,请他再次“出山”。

“我从事呼吸专科多年,新冠肺炎来势汹猛,传染性很强,危险性很大,我参加过年的非典防治,医院最合适。我并且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这位曾经抗击SARS的老牌呼吸内科专家,省优秀共党员、面对突发的疫情,他当即向领导表态。

经过慎重考虑,随即,县卫健局任命颜怀安出任泗阳县医院院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当他回到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妻子时,曾任县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的妻子十分理解他的选择。“你放心的去吧,家里面有我”。她默默地打开衣柜,一边为丈夫收拾行装,一边说。她深知,虽然不出远门,但只要到医院上班,丈夫就不能回家。

“我这点病痛算什么”

医院医院,需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管理要求进行改造。从改建方案制定、病房流程设计、防护物资准备、人员业务培训、管理团队构建等等,颜怀安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每天一大早就赶到集中医院,医院及鉴定所事务,常常忙到夜里10点多钟。作为县专家组组长,他白天还要参加县内2医院发热病人会诊。由于多日的劳累,导致痔疮发作,胀痛难忍,连走路都困难。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同事们都劝他身体要紧,赶快住院治疗。可他却说,“政府把这样重要任务交给我,我不能懈怠。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集中医院急需早日投入使用,这点病算什么!我还能忍受,等疫情过去再说吧。”在他和同事的辛勤努力下,医院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三个病区改造和负圧病房建设,形成了拥有40间普通病房、5间负圧病房,94--张床位的收治能力。与此同时,颜怀安多方协调,调集、采购了充足的防护物资和必要的医疗设备,保障了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

为实现医生不感染病人不死亡的目标,颜怀安以问题为导向,实时制定了15项工作制度和25个流程与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督导落实,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组织了7名师资力量,对三批次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开展了10余场次的人员培训,让每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个人防护,使医疗救治工作有条不紊,确保了病人的有效救治,医院内感染扩散,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

集中医院收治的都是从疫区来的高热病人,救治期间,颜怀安发现病人情绪消极,不配合医生治疗,他就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告诉病人来定点医院的,并不就是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是的,医院一流的医疗技术队伍和先进的设备也能帮其渡过难关。他还通过病房里的电话和病人谈心交流。就这样,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心情也开朗了。当记者电话采访一位姓陈的观察病人时,他激动地说:“当时我只要看到院长,就感到很轻松。”

在收治病人过程中,颜怀安深入病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县内专家组会诊,保证了临床疗效。

“疫情传染性极高,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就像战士在战场上,首先想到的不是危险,而消灭敌人。我们自己苦点累点怕什么,一定要战胜这场疫情!”每次深入病房,他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常常五六分钟下来就是满身大汗。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他往往一进病房就是四五个小时。他就是这么执着,这么辛勤地坚守在防治疫情一线。

颜怀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临危受命,冲锋在前,为全县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他用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体现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他用大爱无疆,仁者仁心践行着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抗疫之歌!

(此稿写于年11月,先后刊登于《学习强国》、《泗阳快报》)

扎根基层50年矢志从医终不悔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胡学富

有这样的一位医务工作者,他从医50年,执着勤奋,退休后,仍坚守在医疗工作第一线,尽心尽职为群众服务。50年的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他,就是获得江苏省宿迁市“卫生健康从医50年”荣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胡学富。

胡学富出生于年8月,一直从事于外科、骨科领域。先后任江苏医院业务院长、院长、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等职务,是医院骨科独立建科创始人。他带领骨科发展壮大,从3人团队发展到现如今20余名医务人员,早已成为市、县重点专科。

在从医的50年里,胡学富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积极带领科室努力钻研新技术。20年前,一位患者椎体滑脱痛苦不堪,过去囿于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即刻有效的缓解病症。于是他紧急组织科室人员共同讨论,查阅资料,创造性地采用DDS进行复位固定,刮除患者间隙的软骨进行椎体间植骨,彻底治愈患者,使患者短期内就恢复了正常劳动力。由此,当年胡学富荣获市、县“科技进步奖”。

虽说早在年胡学富就退休了,按常理,退休后种花养鱼,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不少人的向往生活。但他医院返聘,继续为守护人民的健康发挥余热。他说:“用我几十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继续服务人民,是我毕生最大的心愿。”

9月18日上午,笔者在医院门诊骨科一间诊室里看到了胡学富。虽已年逾古稀,但胡老精神矍铄,和蔼可亲,正在轻声慢语地接诊病人。“我们就是专程来找胡大夫看病的,甭管哪儿摔了倒了的,他都能帮我把病看好。”前来排队就诊的大姐胡彩娥乐呵地向笔者夸赞胡老的医术。

从早上7点多上班,到中午11点半,胡老就没有闲下来过。诊室外导医人员告诉笔者,最忙的一天,胡老要接连看70个病人。

医者仁心,从医这50年来,胡老初心不改,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从不滥做辅助检查,能用常用药为病人看好病,决不开贵重药。前不久,一位叫张红梅的患者前来找到胡老就诊,患者诉称由于家中有个刚出生数月的小孙子,抱孙子又忙家务她整天乐此不疲,但有一天她的左胳膊突然就不能动弹了,抬不起碰不得。来到门诊后,胡老先细细观察,凭临床经验诊断张红梅患得是肱骨外科炎,随后胡老仅开了点药,叮嘱她回家按时吃药,注意休息就行,数天后患者来复查果然就彻底好了。

当天下午,笔者在胡老下班后采访了他。他说,自年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到农村,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锻炼”的号召,接受党的分配医院工作。医院地处王集镇,医院条件极其简陋,农民缺医少药。但他并没有畏惧困难,反而把在学校所学习的医学知识充分发挥起来,全心全意为周边农民排病解难。当年乡村交通落后闭塞,群众要想进城非常困难,而医院负责着周围十几个乡镇的健康安全,面对很多的危急患者,他经常为了挽救病人连夜奔波,有时靠跑,有时靠蹬全院唯一的一辆二八自行车,紧接着再给患者看病施救,基本一夜不得休息。有时接连做4个急诊手术直至笫二天中午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在基层行医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病人生命得救,健康恢复,我就感到无比欣慰。”

行医数载,胡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病人放在心上。有一年,在庄圩乡镇上一位18岁的年轻患者偶感腹痛,拖了近半个月后才被家人用小床拉医院,后经诊断为肠扭转,需立即手术。家人由于一时匆忙忘了带钱,胡老二话不说就先为病人担保抢救的所有经费和药品费用。随后胡老紧急将患者送进手术室,打开腹腔一看,小肠全部坏死,在向家属交代病情后,进一步探查发现尚有70cm的小肠还存活。为了防止综合征的出现,他给小肠做了肠道吻合术,胡老医术精湛,手术十分顺利,患者最终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当天晚上,胡老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时,病人的亲属却全都不见了。胡老只好自己守护病人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病人的父亲带来七、八个亲友哭着前来,原来他们认为小孩没救了,来抬尸体的,一看孩子还活着,感激的涕泪横流,连连作揖拜谢。

工作中,胡老严于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从不接受病人钱物,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50年来,他记不清看过多少病人,也记不清多少次拒收病人送的礼品。“病人生病本来就很痛苦,为病人治好病是医生的职责,怎么能接收病人送的礼物呢。”胡老常常这样对科室的年轻同志说。

有一位10岁的患儿,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十分严重。医院都没有好转,后来慕名找到胡老,被收治入院。但大家都不愿意做这样的风险手术,后经科主任特批,同意胡老和李海波医生一起为患儿做了手术,手术顺利治好了疾病,患儿的父亲为了表达感激要送给胡老元的红包,但当即就被胡老婉言拒绝。还有一位母亲,因患儿患先天性髋脱位,经过胡老手术后得以康复,她将元放在信封里多次塞给胡老都遭退回后,于是精心绣了一块匾赠给胡老,他才只好收下,至今还收藏在家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在胡老身上得以体现。50年风雨历程,50年凝聚艰辛,胡老执着的为人民健康努力工作着,彰显着一位医务工作者、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对人民的挚子情怀。

(此稿写于年9月,先后刊登于《学习强国》、《泗阳快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s/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