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的一天,远在河南汝州的玉松汝瓷有限公司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赵炜不日将来企业参观。
弦纹尊青
赵炜从年起开始担任邓颖超的生活秘书,曾经著有回忆录《西花厅岁月:我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三十七年》,她和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创始人孟玉松有过交集,29年前,正是赵炜的一个通知,让孟玉松在中南海西花厅见到敬爱的邓大姐,并且将她研制成功的汝瓷作品亲手交到了邓颖超同志的手中。
年9月,孟玉松凭着对恢复发展汝瓷做出的显著贡献,被推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出席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邓颖超等人出席开幕式。会议期间,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找到她“请你准备一下,到中南海西花厅,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要接见你”。
年,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孟玉松女士。
孟玉松精心挑选了一件汝瓷天青釉八卦鼎,在西花厅,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妇女代表齐聚于此,82岁高龄的邓颖超主席精神矍铄地走到大家面前,一一和代表们握手,当走到孟玉松面前时,孟玉松赶紧将带来的汝瓷天青釉八卦鼎捧在手上,送给邓颖超说:“邓大姐,我完成了周总理的嘱托,将失传近千年的北宋汝瓷恢复成功了!”
29年了,孟玉松的脑海里还清晰地记着赵炜的容貌,每当看到赵炜退休后出席活动的新闻报道,她都会兴奋地对身边的家人说:“就是她,当年就是她带着我见的邓大姐!”
这是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一听说赵炜要来,孟玉松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她的脑海就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地回放当年的情景,她抚摸着自己新烧制的汝瓷作品,喃喃地说:“快30年了,邓大姐如果现在再能看我研制的汝瓷,她该多高兴啊!”
贯耳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几十个春秋,细算下来,孟玉松从31岁接触汝瓷,到今天已经45年。45年来,她专心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一个有温度的汝瓷工匠,她将半生的梦都融在了汝窑中。
一条路,一颗心,一片情!
如今的孟玉松是中国汝瓷炫目的符号,终生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几十个春秋与汝瓷相伴,她对汝瓷有着深厚的感情。
天下名瓷汝窑为魁
童趣
孟玉松的汝瓷事业,是一部有温度的“陶瓷巨著”,跌宕起伏,厚重生动。
如果说,45年前接触汝瓷是一个意外的话,这45年间,她把男人的坚强与女人的柔软都凝聚在汝瓷上,做到了极致,达到了顶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与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交谈中,对中国的汝瓷大加赞赏,他说:我对贵国的汝瓷和杜康酒情有独钟。
汝窑是古人遗留人世最美丽的瑰宝,它是自然的灵动,它是复古的美学,是后世仰慕追寻的典范。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技术的精进和气质的娴雅,成就了汝瓷,开创了制瓷业前所未有的繁盛。然而,战火的尘烟,工艺的失传,皇家的垄断,使它们成了近乎绝世的珍品。自北宋末年断代后,历代仿烧,无一成功。
共和国总理一言九鼎!恢复汝瓷,让瑰宝重见天日,成了一代瓷人追寻的梦想。
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生产”。
梅瓶
汝窑已经衰落了将近千年,凋敝之极,懂得烧制诀窍的窑工寥寥无几。建国初期,百废待举,汝瓷也走上了复兴的漫漫征途。
为了恢复汝瓷,年,汝瓷的故乡临汝县(现汝州市)筹建了一个汝瓷厂。年厂里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工人郭遂担任了技术组长。为了加快汝瓷研究步伐,临汝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抽调专业人员帮助郭遂。在这个时候,县领导想起了一个叫孟玉松的女子。
时年的孟玉松已年近31岁,年,临汝县大炼钢铁,急需化验人员,县政府从临汝县一高抽调了数名学生来到县钢铁化验室工作,年仅16岁的孟玉松是这批化验员的佼佼者。年,她对硅酸盐无机化分析有独到的见解。年,钢铁化验室散了之后,她被留在了县科委工作。年三年自然灾害,县委精减机构,参加工作较晚的孟玉松因此返乡被安排到公社大队教书。
当时的临汝县,化验人员凤毛麟角,能够找到敬业的人员更为罕见。汝瓷厂设在荒郊野岭,要做通一个女同志的工作,让她放弃安逸的教书去到工厂帮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那时候孟玉松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如果把她抽去,两个孩子怎么办?
荷口弦纹瓶
县领导没有料到的是,孟玉松一听说要抽调她参与汝瓷研究,竟爽快地满口答应了。第二天,她一手扯着大儿子德颖、怀里抱着小儿子德新来到汝瓷厂正式上班。临汝县汝瓷厂设在虎狼爬岭上的严和店,条件极为简陋。孟玉松上班之后,抽出时间把儿子德颖的学校联系好,厂里和学校都没有地方居住,晚上下班之后,孟玉松还要扯着大儿子、背着小儿子回到王庄就寝,生活上极为不便。尽管这样,孟玉松依然没有放弃研究汝瓷。
上班之后,孟玉松便开始着手筹建化验室,亲赴洛阳选购化验设备。由于孟玉松从没接触过陶瓷,为了闯过这一关,她购买了陶瓷杂志阅读并进行研究,很快便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孟玉松不负使命。
过去的制瓷师傅大多不识字,配料虽然配的很好,但是这一碗那一瓢,全靠师傅的经验,不能投入批量生产,孟玉松把制瓷师傅使用的原料化验以后,进行规范,这样投入批量生产,第一次生产出来的汝瓷产品一百件,在广交会上被外国人一抢而空,这就更加增长了孟玉松研究和恢复汝瓷的信心。
荷口福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孟玉松就和老师傅们对汝州区域内的古窑址进行考察,当时掌握的天蓝釉、月白釉的古窑址就有八十多座,在考察的过程中,爬山涉水、到古窑址背瓷片回来,并把古窑址附近的原料背回来,因为交通很不方便,大部分都是靠人挑、牲口驮。
因为她是一名女同志,厂里的技术人员碍于面子都不想和她一起出去,加之是体力活,同事们也心疼她,总是让她在离厂区近的地方配合工作,这样的照顾一次两次孟玉松还能接受,时间长了,孟玉松自己坐不住了,她开始自己往深山里钻,寻找古瓷片原料进行分析,有一次她背着原料和瓷片返回,行至蟒川镇的木厂村时,天已大黑,她步履蹒跚地行走着,突然发现一头狼就蹲在她的前面,在平原长大的她第一次见到了狼,惊慌失措的她脚一滑栽在了山沟中,许是手电筒随着她滚落灯光乱晃,那头狼竟神奇地被惊跑了,跌落沟底的孟玉松被摔的浑身是伤,惊魂未定的她不敢再摸黑返回了,在沟底里蹲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被过路的村民救了出来,当时救她的村民看她怀里死死抱着一包东西,以为是啥宝贝,打开一看都笑了,说你抱着烂碗碴子干啥呢?你这东西狼也不吃。孟玉松的执着没有白费,说来也巧,她这次摔倒沟底也没有舍弃的古瓷片和原料中,竟有她后来最为得意的汝瓷月白釉配方的釉料。这也应了那句话,皇天不负有心人。
百合洗
每次在窑址附近找到的原料,孟玉松都进行化验、分析,并和古瓷片的化学成分做比较。通过化验分析,她掌握了古瓷片的化学成分,并按照古瓷片的化学成分进行配制研究。
汝瓷失传多年,前人仿烧、复原都没有成功,要让他重放异彩,难度可想而知。研究中孟玉松发现,汝瓷因地得名,汝瓷要使用汝州当地的原料,比如泥料,汝州的是土,景德镇的也是土,但是两者化学成分不一样。再说釉料,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汝瓷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们烧造肯定也会用长石、玛瑙,但是,同样是玛瑙,各地含有的成分也是有差别的。都是氧化钾、氧化钠,但是一些微量元素也是不同的,钢铁学院化验的时候,微量元素也要化验28个,虽然只是微量元素,但是每种成分也会表现他的作用的。因此说他用景德镇的料烧汝瓷,肯定是有区别的,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写了一首诗,感叹道:“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就是说景德镇烧制的汝瓷形似神不似,没有那种精神,所以,规范化生产很重要,原汁原味更是非常重要的。
莲花碗
玛瑙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跟石英的化学成分一样,但是玛瑙的分子排列非常紧密,硬度很大,不好粉碎。孟玉松在古窑址附近发现一个玛瑙矿,里面有开采玛瑙的巷道,现在里面还有一些碎玛瑙。孟玉松就到当地收购,然后洗干净,在窑炉里面烧一次,度的高温,玛瑙经过一个热胀冷缩的过程,就会产生裂缝,分子排列遭到破坏,这样才好粉碎。玛瑙在釉料里的作用是增加釉料的高温黏度,汝瓷的主要呈色原料不是玛瑙,是一种黄色的土,这种土是汝州特有的,里面含有三氧化二铁,不是黄颜色,三氧化二铁就是铁锈的颜色。汝窑烧造是要控制窑炉里空气的进入量,因为缺氧,所以燃烧的很慢。而炭燃烧不充分,就会形成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是强还原剂只有再夺取一个氧变成二氧化碳,配比才稳定。所以在烧的时候一氧化碳在三氧化二铁里夺取一个氧,变成二氧化碳,它自己安定了,但是三氧化二铁缺少一个氧,就变成了亚铁,再和里面的长石、玛瑙融在一起,生成硅酸亚铁,而硅酸亚铁是青色,所以汝瓷的呈色是铁还原的过程中生成的颜色。因为是自然的窑变,所以汝瓷的釉色非常温润、含蓄。
为了汝瓷,孟玉松踏遍了汝州的山山水水,这些心得,是她45年不懈追求的最好印证。
刻花球式罐
年底,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建成,孟玉松与郭遂等技术人员搬至工艺美术厂,汝瓷研究从此开辟了划时代的篇章。
汝州不愧为汝瓷的发源地,境内外汝窑遗址星罗棋布,为孟玉松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孟玉松到了汝州所有窑址,在大峪的东沟、黄窑、大泉、棉花窑、邢窑和蟒川的焦古山、三间房、土门等地选捡古瓷碎片,研末进行化验分析,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掌握了它的配方。年,汝瓷豆绿釉研究成功,年汝瓷天蓝釉面世。两项成果的研究成功,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