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市四院小儿外科病房内,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围在即将满月的童童(化名)身边,通过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对上周回流洗肠效果进行了确认。而这名出生21天即因肠梗阻洗肠成功的患儿,也向家有类似急病宝宝,急于外出就诊的家长透露出一个讯息:在镇江,小儿外科疾病诊治不必远行,因为,家门口就有优质的医疗资源。
童童出生半个月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发现后,在家自行排气以缓解症状。之后的几天,童童的腹胀持续存在,入院3天前,他的肚子已经鼓得相当厉害,不仅不愿意喝奶,还呕出胃容物及黄绿色液体。
为明确病因,7月29日,家长带着童童来到市四院小儿外科就诊,腹部平片、腹部B超检查提示,其肠管少许液性暗区,厚约3毫米,符合肠梗阻表现,予收住院治疗。
市妇幼保健院(市四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陈国凤
正常同龄宝宝的腹围应该在30厘米以下,这名患儿刚来时,腹围达到了38厘米。童童是双胞胎里的老大,来就诊时,其腹胀明显,连肚皮上的青筋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行抗炎、肠外治疗等措施后,小儿外科护理团队为童童开展了新生儿回流洗肠技术。接连三天的洗肠后,童童腹胀明显缓解,腹围也降至32厘米,目前已经恢复母乳喂养。
市妇幼保健院(市四院)
小儿外科主任曲志博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主要症状是呕吐、腹痛、大便不通,由于其呕吐、腹痛的症状很像“吃坏了肚子”,一些家长可能会掉以轻心,等症状加重,孩子哭闹很厉害了,医院治疗。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家长
辨别肠梗阻和“吃坏了肚子”吗?
可以从患儿腹部痛感和腹部软硬度两方面来鉴别。
一般来说,“吃坏肚子”的患儿腹部柔软,腹痛症状来得快,解大便后可缓解。
肠梗阻患儿则以腹胀为主,解大便后症状无法明显缓解,腹部相对较硬。
市妇幼保健院(市四院)小儿外科主任曲志博
新生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肠管畸形、先天性巨结肠,以及新生儿肠道感染等。
肠梗阻虽是外科的常见疾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家长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一旦孩子发生哭闹不止并伴有不吃奶、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时,需考虑肠梗阻可能,应及时送医,以免延误治疗。
专家提醒
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还会引起肠梗阻;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因此,预防肠梗阻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此外,在饱食后勿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
来源京江晚报编辑
张潇丹审核
彭加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