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腹泻,所有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生病时都很难淡定,巴不得所有症状都快点消失,但很多时候都不能顺人意,既然避免不了,那作为父母,南瓜妈妈一直认为多学习育儿知识是没错的,只有了解学习了,当情况来临时,我们才能淡定面对。
在介绍腹泻的开篇,南瓜妈妈想让爸爸妈妈知道一些腹泻的情况和数据:
腹泻是除发热之外的儿童期最常见症状,同时也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措施。
婴幼儿腹泻有两个高峰期
夏季:细菌感染比例上升,但经济发达地区仍然以病毒感染为主。
秋、冬季: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病,腹泻是导致儿童死亡的第2大死因,排名第一的是肺炎。5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全球造成万-万的死亡。
发展中国家每年腹泻发作的平均数:
婴儿(小于1岁):6次
儿童(大于1岁):3次
怎么确定宝宝腹泻了?腹泻的必备条件:当大便的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腹泻的辅助条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
注:
如果大便性质异常,每日一次也算腹泻
如果大便性质正常,每日多次也不算腹泻
什么原因会引起腹泻呢?感染:
病毒(轮状病毒……)儿童最常见:每年10月~来年2月
细菌(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真菌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
胃肠道外感染
非感染:
食物中度
喂养相关
过敏性腹泻
药物引起(抗生素……)
肠易激综合症
父母可以学习的几个腹泻重要情况分析腹泻原因有两个重要的症状:
有无血便、粘冻便
有无发烧
情况一:如果有血便、粘冻便无发烧
需考虑:外科性疾病:肠套叠等、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假膜性结肠炎、食物过敏(例:对牛奶蛋白过敏时)
情况二:如果有血便、粘冻便有发烧
需考虑:细菌性肠炎
情况三:无血便及粘冻便无发烧
需考虑:病毒性肠炎、抗生素相关、乳糖不耐受、过度喂养
情况四:无血便及粘冻便有发热
需考虑:病毒性肠炎
相信爸爸妈妈在处理宝宝便便时,当看到宝宝便便里有血,我想任何父母都会不淡定的,还会很慌乱,先别急和南瓜妈妈一起简单学习了解下哪些疾病会有血便的表现:
外科疾病:肠套叠、嵌顿疝疝气、肠扭转……
通常便血量大、异常哭闹、呕吐
处理:立即就医、摄片或腹部B超
感染性疾病:多为细菌感染
处理:立即就医,大便常规+培养,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
过敏性疾病:配方奶过敏,母乳过敏,辅食过敏
通常便血量少(血丝),一般情况好
处理:就医,排除感染,忌口或特殊奶粉喂养
南瓜8个月左右的时候经历过一起秋季腹泻,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秋季腹泻这个词,但其实秋季腹泻是病毒性胃肠炎的俗称,也是每个宝宝不可避免会遇到的,这里南瓜妈妈会重点说下病毒性胃肠炎的特点、症状等。
病毒性胃肠炎发病特点病毒性胃肠炎俗称秋季腹泻,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高发,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引起。95%以上的病毒性胃肠炎发生在5岁以下。
发病率高峰:3-24个月龄的儿童,只有大约25%发生在2岁以后
病毒性胃肠炎发病主要原因是经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的消耗完了及断奶会使其风险增加,而获得保护性免疫会使其风险降低,所以希望孩子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点,可以有效增加免疫力。
那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症状腹泻:蛋花样便或水样便,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大量拉溪水一样的大便可导致脱水,这个时候赶快补液了。
呕吐:先吐后泄,通常24小时左右(80%-90%的孩子会出现呕吐)
发热:会有2-3天的过程,热度不会太高(约有1/3的孩子体温会超过39℃)
厌食
腹部痛性痉挛及肌痛
注: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来治疗病毒性胃肠炎,和感冒一样,无论家长急或不急,病毒性胃肠炎的病程不可缩短,但是可缓解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过程不会很快,家长切忌乱用药因为会增加病程。
哪些孩子容易得病毒性胃肠炎呢?<18个月的孩子
社会经济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不重视
卫生习惯不好,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营养不良
免疫缺陷
潜在疾病
腹泻时由于小肠粘直接影响水的吸收,又因肠腔内渗透压的改变,使血中的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这样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就会造成一种情况那就是脱水。
脱水程度的判断判断脱水的几点:体重、尿量、体液(唾液、眼泪)、皮肤、精神
轻至中度脱水:
活动减少
小便次数减少(24小时<6次)
口唇干燥
眼泪减少
婴幼儿:卤门凹陷
重度脱水(包含了轻中度脱水情况):
烦躁不安
过度嗜睡
眼窝深陷
手脚冰凉、苍白
皮肤褶皱、松弛
小便减少到每天1、2次
那脱水的怎么治疗呢?补液:光补“水”不行,必须补“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Ⅲ(可冷冻、可冷藏、可以各种口味)
电解质(氯化钠、枸橼酸钠、氯化钾)、葡萄糖,可以预防和纠正轻至中度脱水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指南:
口服补液盐可安全、有效地治疗90%以上急性腹泻导致的脱水
静脉补液(适于纠正重度脱水)
家庭必备
如何服用口服补液盐急性腹泻开始,就给予(预防脱水)
每次稀便后补充
<6月:50ml
6月-2岁:ml
2-10岁:ml
轻至中度脱水(纠正脱水)
服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喝完
静脉补液:应用于重度脱水
注:
不要强迫喂
不建议使用奶瓶,可使用勺、注射器、杯子
少量多次
口服补液时呕吐频繁,需要就医
腹泻的几种药物治疗相信在配合治疗腹泻时,作为父母,我们走入过很多误区,相信没怎么学习育儿知识的父母,一定没少坑过娃,一起来和南瓜妈妈学习腹泻治疗时会使用到的药物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给宝宝挖坑。
腹泻的药物治疗一:抗生素
因为对抗生素进行了普及,所以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抗生素不是好东西,虽然不推荐使用,但是必要时必须得用,那什么时候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痢疾(大便有脓有血有感染表现):抗生素治疗
轻微的细菌性肠炎表现(大便常规白细胞少许,红细胞少许):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病原菌所致的急性腹泻病程自限(就是不做治疗大部分也自己会好),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可致肠道菌群紊乱和抗生素耐药。
病毒性肠炎:病程自限,无有效抗病毒药物,不能使用抗生素
注:大便常规发现白细胞、红细胞,不是使用抗生素的理由
腹泻的药物治疗二:蒙脱石
医院,基本都会被开一个叫蒙脱石散的药物,它和益生菌一样,在中国大陆被广泛使用,几乎是治疗儿童腹泻的标配。
部分欧洲国家使用(弱推荐),支持使用的证据质量不高,临床观察显示对急性腹泻效果不显著。有研究显示,蒙脱石可减少约1日的腹泻时间,但研究质量不高,多数被纳入的试验中存在着重要局限。
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美国PDA没批准。
腹泻的药物治疗三:益生菌
益生菌在中国的一个现状是国内滥用严重,因为厂家夸大宣传把益生菌宣传的神乎其神,但是益生菌对腹泻的作用证据不那么充分。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在发病的早期服用布拉氏酵母散和鼠李糖乳糖杆菌有效,可能缩短腹泻的病程(约1天)和减少排便次数。
可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缺乏明确疗效
例如湿疹、哭闹、口气、放屁有点臭、大便硬、过敏等也使用益生菌,但现在为止缺乏证据支持益生菌对以上状况有效果。
不推荐使用
腹泻的药物治疗四:消旋卡多曲
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分泌的作用。
一些对照试验证明消旋卡多曲能减少大便排出并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可能成为一种辅助治疗腹泻的手段,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所以消旋卡多曲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腹泻的药物治疗五:锌剂
锌是确保肠黏膜的修复比需微量元素
腹泻时锌丢失增多,补充锌剂(葡萄糖酸锌或硫酸锌等),可减少腹泻量和缩短腹泻病程,减少在2-3个月内再次腹泻的风险。
能进食就可以补锌
小于6个月,每天补锌10mg(小于6个月孩子的补锌证据不十分充足,不建议补)
大于6个月,每天补锌20mg
疗程为10-14天
WHO和联合儿童基金会推荐
当腹泻时是否可以使用止泻药?对于止泻药,南瓜妈妈有话要说,止泻药的机制是延缓肠蠕动,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使用止泻药有风险,延缓了细菌、病菌和寄生虫排出,导致被感染的体液留在肠道,会导致隐性脱水,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止泻药,注意使用补液就可以,把排出去的通过其他渠道补回来就可以了,保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行。
腹泻时,什么时候就医?腹泻剧烈
无法有效经口补液
不能正常饮食
频繁呕吐
高热(<3月38℃以上,>3月39℃以上)
明显脱水:明显口渴,眼凹,尿少
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萎靡
便血
腹痛
年龄<6个月,有慢性病史,有合并症状
腹泻期间的喂养注意事项腹泻期间当孩子一旦补液完成,脱水已经纠正应立即恢复进食(适龄的膳食),可继续食用碳水化合物(米饭、小麦等)、瘦肉、水果、蔬菜、酸奶等。
在口服补液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可减少腹泻次数、腹泻量及持续时间。
在非母乳喂养儿童中,无乳糖膳食可能会减少腹泻的时间并降低治疗失败的风险。治疗失败:腹泻/呕吐持续或加重、需要额外补液或体重持续减轻。
不能长时间食用吃BRAT食物(香蕉、米饭、苹果酱和烤面包)饮食,会导致孩子热卡摄入不足,营养过于单调。
回避高脂肪食物,回避果汁(梨汁、樱桃汁等)高糖食物。
腹泻的预防需要注意哪几点?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洗手:勤洗手,使用普通洗手液或清水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里含有保护性抗体
不滥用抗生素
对于适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二类疫苗)的孩子(2月-3岁孩子)每年要服,国产一代口服液疫苗保护率在60-70%左右
希望南瓜妈妈这次整理的《宝宝遭遇腹泻时我们怎么办》能对各位爸爸妈妈有用,南瓜妈妈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名爱学习的宝妈,此篇文章的专业知识都是听了复旦大学儿科学博士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儿科主治医师严虎医生的课程及看了小儿外科医生裴洪岗医生《在孩子下次生病前》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