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婴儿频繁呕吐去医院检查胃肠竟跑到

河北衡水一婴儿

自出生后就反复呕吐,

吃奶也不正常,

去医院检查得知

腹腔里的胃、大小网膜、

部分肠管等竟“侵入”到胸腔。

如发现不及时

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严重时会有呕血、

继发性食管狭窄、吞咽困难......

病例回顾

小怡(化名)自出生后就反复呕吐,吃奶不正常,消瘦,当地检查胸片发现胸腔有一个巨大占位,焦急之余,家长带小医院胸外科,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为食管裂孔疝(巨大)。

收入院后,胸外科为患儿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组织进行科室讨论。制定详细治疗方案后,为患儿进行了微创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手术由一个6mm、3个4mm切口完成,避免了以前10余厘米的大开胸切口;术中将“非法入侵”到胸腔里的胃、大小网膜、部分肠管送回腹腔,各归各位,整体术中基本无出血。小怡术后恢复顺利。

常说“得疝气了”,

这种大多是腹股沟疝。

现在说的是食管裂孔疝。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由于食管进入腹腔的通道,即食管裂孔异常扩大,导致腹腔段食管、胃及部分腹腔脏器通过这个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也就是疝入胸腔中的纵隔,而引起的异常。

表现及影响

食管裂孔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组织的位置变化,可以使食管胃抗反流机制丧失、胃功能障碍,孩子会出现呕吐、误吸、呛咳、气喘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当进食、平卧和夜间睡眠时表现更明显,严重时会有呕血、继发性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长此以往,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食管裂孔疝类型

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根据裂孔缺损位置及疝入组织的多少,临床将食管裂孔疝分为四型:

I型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此型多见,新生儿期较多。多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斜坡卧位(约30°~45°卧位),改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少食多餐,喂食后适当拍打背部。必要时可服用促胃动力药。

II型

食管裂孔旁疝,部分胃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到纵隔内,而贲门仍在膈下。

III型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同时具有I、II型的特点,贲门进入纵隔。

IV型

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巨大,全胃、甚至肝左叶、结肠、小肠均可疝入纵隔。

II、III、IV型患儿存在膈食管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并有发生疝入的胃肠组织扭转、嵌顿、梗阻的可能,建议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

医院

胸外科主任岳芳提醒广大家长,

食管裂孔疝临床表现多样,

呕吐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症状,

部分患儿常合并咳嗽、

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存在以上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引起重视,

仔细观察并及时就诊。

河青新闻网记者王珊

编辑吴雨哲

校对赵润泽责编贾阳阳

监制刘洁点亮和转发提醒让更多人看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h/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