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更新与汇总简介国内

上期文章分享了几个大外资的PD-1/PD-L1在肝癌领域的研究汇总,这期主要分享国内几个PD-1/PD-L1在肝癌领域的研究及适应症,先上图:

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在年3月国内获批二线的肝细胞肝癌适应症。

卡瑞利珠单抗国内肝癌获批的适应症为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单药治疗。该适应症的获批基于一项在中国13个研究地点进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平行组、随机、II期试验。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为晚期肝细胞癌,在先前的全身治疗中出现进展或不耐受,并且东部肿瘤协作组的表现评分为0-1。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camrelizumab3mg/kg每2或3周静脉注射一次,通过集中交互式网络响应系统使用块随机化。在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治疗的所有随机分配的患者中,主要终点是客观反应(根据盲法独立中央审查)和6个月的总生存期。并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在年11月15日至年11月16日期间(入组速度不得不说很快),筛选了名患者的资格,其中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其中名接受了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名患者每2周接受一次治疗,名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IQR5·7–15·5)。名患者中有32名(14·7%;95%CI10·3–20·2)报告了客观反应。6个月时的总生存概率为74·4%(95%CI68·0–79·7)]。名患者中有47名(22%)发生了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5%])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7[3%])。研究人员判断两例死亡可能与治疗相关(一例因肝功能损伤,另一例因多器官衰竭)。

信达的信迪利单抗年6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创新PD-1抑制剂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用于肝癌患者一线治疗的PD-1免疫联合疗法。

该适应症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名为ORIENT-32的研究。这项随机、开放标签的2-3期研究在中国50个临床中心进行。年龄在18岁或以上、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或临床证实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且基线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为0或1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在研究的第2阶段部分,患者接受静脉注射

sintilimab(每3周mg)加静脉注射IBI(每3周15mg/kg)。在第3阶段部分,患者被随机分配(2:1)接受信替利单抗加IBI(信替利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组)或索拉非尼(每天两次口服mg;索拉非尼组),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根据大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基线甲胎蛋白和ECOG表现状态进行分层。该研究的第2阶段部分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在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患者中进行了评估。研究的第3阶段部分的共同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和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IRRC)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版本1.1评估意向治疗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

在年2月11日至年1月15日期间,招募了名患者:24名患者直接进入2期安全性导入,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信迪利单抗-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n=)或索拉非尼(n=).在试验的第二阶段,24名患者至少接受了一剂研究药物,客观缓解率为25·0%(95%CI9·8–46·7)。根据第2期部分的初步安全性和活性数据,其中24名患者中有7名(29%)发生了3级或更高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开始了随机化的第3期部分。在数据截止时(年8月15日),sintilimab-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IQR8·5-11·7)和索拉非尼组的10·0个月(8·4-11·7)。与索拉非尼组患者2·8个月相比,sintilimab-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组患者的IRRC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95%CI4·1-5·7],得到显著延长[2·7–3·2];分层风险比[HR]0·56,95%CI0·46–0·70;p0·)。在总生存期的第一次中期分析中,sintilimab-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显示出比索拉非尼显著更长的总生存期(中位数未达到[95%CI未达到-未达到]vs10·4个月[8·5-未达到];HR0·57,95%CI0·43–0·75;p0·)。最常见的3-4级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是高血压(信迪利单抗-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组名患者中的55名[14%]与索拉非尼组名患者中的11名[6%])和掌跖红肿综合征(NoneVS22[12%])。信迪利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组中的名(32%)患者和索拉非尼组中的36名(19%)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事件。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在信迪利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组的6名(2%)患者中(1名肝功能异常患者、1名肝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患者、1名间质性肺病患者、1名患者肝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肠扭转患者1例)和索拉非尼组2例(1%)患者(消化道出血1例,原因不明死亡1例)。

3.在年的ESMOWorldCongressonGastrointestinalCancer(WCGI)会议上,百济神州公布了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的数据。这项叫做RATIONALE的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此前,凭借这项研究的数据,替雷利珠单抗已经在国内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这是继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之后,第二个在国内获批用于肝癌二线治疗的PD-1抗体。

RATIONALE的研究入组了既往接受过≥1线晚期HCC全身治疗的患者每三周接受一次tislelizumabmg静脉注射。对独立审查委员会(IRC)的客观缓解率(ORR)(ORRIRC)、IRC的缓解持续时间(DORIRC)、IRC的无进展生存期(PFSIRC)、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之前接受过SOR/LEN(索拉菲尼/仑伐替尼)治疗。截至年2月,共有名患者入组,名患者既往接受过SOR/LEN治疗,其中名和名患者分别接受过1线或2线以上的全身治疗。进入研究时,(89.8%)名患者为BCLCC期,名(79.6%)名患者为肝外扩散。先前接受SOR/LEN治疗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ORRIRC为13.6%(95%CI:9.5,18.7),包括2例完全缓解和30例部分缓解。未达到中位数DORIRC。先前接受SOR/LEN治疗的患者的中位PFSIRC和OS分别为2.7个月(95%CI:1.6、2.8)和13.5个月(95%CI:10.9、15.8)。替雷利珠单抗在先前接受过SOR/LEN治疗的患者中普遍耐受良好(表),最常见的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n=70;28.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52;20.9%)升高。

尽管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结果中规中矩,但百济已经在开展跟索拉非尼做头对头对照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RATIONALE研究)正在开展。

最后将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数据拿出来和同样为肝癌二线治疗的卡瑞利珠单抗做一下对比,供各位参考。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jb/9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