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赛得/SANDOZ
山德士(咪达唑仑):本品主要成分为咪达唑仑。化学名称:8-氯-6-(2-氟苯基)-1-甲基-4H-咪唑并[1,5-α][1,4]苯并二氮杂卓。
用于外科手术或诊断性操作的术前准备。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
幼儿和新生儿(4个月以内)不得使用本品。对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本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今尚没有足够的研究。
60岁以上老人为高风险病人之列。
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生理功能的波动,特别是呼吸体积减少和/或呼吸频率减少(23.3%的患者静脉给药后,10.8%的患者肌肉注射后)、呼吸暂停(窒息)(15.4%的患者静脉给药后)、以及血压不稳定和脉搏变化。在肌肉注射给药后,有如下反应的报道:头痛(1.3%)和在注射部位上的局部伴随现象,例如:疼痛(3.7%),硬皮(0.5%),变红(0.5%)和肌肉坚硬(0.3%)。在静脉注射给药后,有如下反应的报道:呃逆(3.9%),恶心(2.8%),干呕(2.6%),喉痒欲咳(1.3%),强镇静(1.6%),头疼(1.5%),嗜睡(1.2%)以及在注射部位上的局部反应,例如:皮肤过敏性(5%),变红(2.6%)和硬皮(1.7%)以及注射期间疼痛(5%)和静脉炎(0.4%)。在静脉注射给药后,出现下列副作用反应的报道不足1%:呼吸系统:喉部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换气过度、吸气、浅呼吸、呼吸道阻塞、呼吸急促。胃肠道:反酸、过量的唾液分泌,恶心欲吐。皮肤:荨麻疹、肿胀或者皮肤刺痛、感觉热或者感觉冷、皮肤起红斑点、瘙痒,特别是在注射部位上。心血管系统:二联律、心室收缩过早、血管迷走神经损伤、心动过速、结性节律。CNS/神经肌肉系统:退行性的记忆缺失、欣快症、精神混乱、精神烦躁、紧张不安、焦虑、醉酒感觉,不安,突然出现精神错乱或者激动不安,幻觉,延长麻醉作用和做梦时间,睡眠障碍,失眠症,噩梦,手足徐动症运动,肌肉颤抖,运动失调,眩晕,烦躁不安,语言含糊不清,发音困难,感觉异常。其它的感觉器官:视物模糊,视物双影,眼球震颤,瞳孔收缩,眼皮震颤,视觉障碍,注意力集中障碍,听力减退,平衡丧失,产生睡意。其它副作用:打哈欠,嗜眠症,颤抖,身体感觉无力,牙齿疼痛,感觉昏迷不醒,血肿。一般的过敏反应-包括休克样表现-罕见这方面的报道。在个别情况下,特别是早产儿,可能会发生脑癫痫发作。可能出现记忆缺失。这个事实要在查明病人的情况时予以考虑。在高强度麻醉治疗重复使用以后,突然的停止用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应通过逐步减量治疗来避免这一现象。尤其在产妇阵痛期间和分娩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的给予苯(并)二氮卓,因为较高的单次剂量可能导致胎儿不规则的心脏频率和新生儿吸吮缺陷和低体温。
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片)/曼普特
本品为支气管扩张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妊娠期服用本药安全性尚未确立,所以对孕妇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应权衡利弊方可服用。
早产儿、新生儿、乳儿和幼儿服用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慎用。
应慎用或遵医嘱。一般不良反应。偶有口干、鼻塞、倦怠、恶心、胃部不适、肌颤、头痛、眩晕或耳鸣、亦可发生皮疹、心律失常、心悸、面部潮红等。偶有AST(GOT)、ALT(GPT)、LDH上升等肝功能障碍。严重不良反应:休克、过敏样症状:罕见休克、过敏性症状,故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时减量或中止给药,采取适当措施。曾有报导出现严重的血清钾值低下,血清钾值的降低作用会由于并用黄嘌呤衍生物、类固醇制剂及利尿剂而增强,因此重症哮喘患者特别注意。另外,低氧血症有时会增强血清钾值的低下对心律的作用,这时最好能监控血清钾值。对本品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过敏者禁用。
Note1.现在较少推荐长期禁食,因为会导致肠道菌群异位。
2.小儿胃镜只能看到十二指肠降部。
3.结肠息肉(判断大小及是否存在蒂)的症状:无痛性便血。需与肛裂、痔疮鉴别诊断。
4.常用Hp检测方法优劣及应用范围:
(1)尿素呼气试验(UBT):UBT是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中应用时间最长,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种,其具有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胃内灶性分布影响等优点,因此UBT是我国Hp感染专家共识认为的最受推荐的诊断方法,也是Hp根除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首选方法。
(2)粪便Hp抗原检测(SAT):SAT也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和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我国因缺少相关试剂盒而较少应用。共识推荐SAT可作为诊断及根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备选方法,在尿素呼气试验配合欠佳人员(儿童等)的检测中更具优势[4]。
(3)血清学检测:血清学试验的特异性低,其阳性不一定是现症感染,不能用于根除治疗后复查,因此其临床应用受限,更适用于一些特定情况,例如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和严重胃黏膜萎缩。
(4)快速尿素酶试验(RUT):RUT是最快速、方便、经济的一种侵入性检测方法。但是,其检测结果受试剂pH值、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观察时间、环境温度及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s)、急性胃出血等因素影响。多点活检可提高RUT检测准确性。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时建议常规行RUT。
(5)组织学检:组织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高,但是结果受标本部位、大小、数量,染色方法和检测者经验及药物影响,且价格高。在组织学检查未能发现Hp时,可以联合UBT,以弥补标本及染色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6)分离培养:分离培养的特异性最高,但是敏感性最低,同时操作复杂、耗时、需一定实验室条件、标本转送培养需专门的转送液并保持低温,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推荐单纯用于临床的常规诊断。
(7)内镜成像技术:内镜成像技术需要相应设备,检查医师需经过相关培训,其准确度和特异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目前不推荐常规应用。
(8)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同属于非侵入和侵入的唯一一种检测方法,既可以用于检测胃黏膜标本,也可用于检测粪便、血清等标本。虽然PCR能更快速、更精确地检测Hp、Hp基因型及其耐药菌株,但成本、实验设备等都影响着PCR在临床的应用。目前,共识推荐将分子生物学检测用于Hp药物敏感度,即耐药基因的检测。
5.腹痛待查: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胃炎、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道结石、胰腺炎),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痛)、全身疾病(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白塞病、狼疮)。
腹泻待查:感染(1.细菌、病毒、真菌(抗生素滥用继发)、寄生虫、结核);非感染(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白塞氏病,免疫缺陷病);外科(肠息肉、巨结肠)
6.粘液便、脓血便提示肠粘膜糜烂溃疡,病变多在结肠;水样便说明肠粘膜存在渗出及吸收问题,病变多在小肠,粘膜破损轻。呕吐物为胃内物一般病变在幽门以上,呕吐有胆汁说明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呕吐物为粪便样提示病变部位一般在回盲部甚至结肠,喷射性呕吐说明胃肠道内压力较高或中枢神经病变。
7.激素诱发溃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一方面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使胃的损伤因素增强,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可减弱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的功能,减弱了胃的保护因素。
8.针刺试验:操作过程:消毒皮肤后用无菌皮内针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然后退出,48小时后观察针头刺入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伴有白疱疹则视为阳性结果。该实验是皮肤非特异性过敏反应,在白塞病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与病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SBS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是一种吸收不良状态,可由小肠广泛切除引起,也可由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相关吸收减少引起。
SBS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先天性肠闭锁(单发或多发)、腹裂、肠扭转(中肠或节段性)和炎症性肠病。胃肠道先天性或获得性病变导致的SBS是最常见的肠衰竭原因,肠衰竭是指在没有静脉或肠内补充的情况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不足以维持其营养、生长和水合状态。
SBS患者可能存在下列问题:液体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无法吸收足够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或脂肪),无法吸收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体重增长不良/生长障碍。脱离静脉的可能性:残余肠管较长,回盲瓣完整,以及SBS的病因是NEC,而不是腹裂、肠闭锁或其他原因。
近端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回肠的独特结构有利于液体的吸收,缺乏回肠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水样泻。
回肠对维生素B12和胆盐的吸收至关重要。缺乏末端回肠的患者会出现胆盐吸收不良,进而导致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由于胆盐吸收不良在结肠中的直接影响(胆汁酸腹泻),或胆盐的吸收量不足以维持脂肪的消化而导致脂肪吸收不良(脂肪泻),此类患者可能出现腹泻。
回盲瓣缺失与脱离PN的可能性降低以及并发症更多有关,包括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吸收不良。
Declaration这篇推文由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完成,必然有学术性的错漏等,希望各位读者海涵、斧正。欢迎诸位老师同学留言讨论,以期共同进步。来稿、交流、反馈等请直接后台留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出版社或(和)作者。任何药物相关信息皆是学术讨论,用药请遵医嘱。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Medico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