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援非医疗队员而言,节日的多数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而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又让队员感到是那样的满足、充实而快乐。这分明就是要把有限的援非时光投入到无限的为非洲人民服务中去,眼科队员王海涛说,好好工作就是为祖国庆生。
10月1日,妇儿点外科队员何国林,口腔科队员赵香萍依旧查房出诊。早7:38分,何主任到达科室,除值班医生外,其他医生都还未上班。病房里总共12名患者,一一查完二楼的患者,他下到一楼重症监护室继续查看监护室的四名患者,这四名患者起因都是重症,5号病房的患者是一位26岁的女性,进食半流食已有一周,病情平稳,切口愈合好,换过切口敷料后,何主任嘱其可以出院,一月后复查。这位患者半个月前因腹内疝、肠扭转、医院就诊,何主任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考虑到患者未婚,造瘘又得花许多钱,且造瘘后因身上异味,会影响她找对象,他根据术中情况,认为还是有一次吻合成功的机会,所以冒险为她做了一次性吻合术,这天就可以出院了。
口腔科由于9.20“爱牙日”大型义诊活动后患者急增,由最初来援非时的七八个,逐渐到十来个,现如今有时一天会达到30个。1号这天不到7点,口腔队员赵香萍就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到病房为一名因牙源性感染导致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患者换药,这天,她看了13个患者,回到驻地已经中午2点多。
针灸科的两名队员和翻译也一直忙碌着。有着丰富援非经验的孙翠萍老师正在积极准备9号即将进行的小儿推拿专项普及推广活动,吃过早饭,便和海涛、贾翻去科室拍摄视频资料。4号又去门诊张贴科普宣传版面,提前为活动热身。甄晓然主任在驻地忙碌接待着前来就诊的同胞,最多一上午治疗4人,治疗完毕,后背衣服几乎全湿。
姆点的队员没有按照国内休假安排,5号提前正常上班。正值中秋国庆那天,一名中资机构的员工,因疟疾发烧至39度,乏力,就近来到姆点驻地,医疗队没有护士,但输液打针这些活,医生干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妇产科杨学兰老师开始给予注射青蒿琥脂治疗。患者第二天症状见好,第三天发烧完全消退。驻地没有止血带,她就拿橡胶手套当止血带用。眼前的困难,对于队员来讲,均迎刃而解。说起配药,作为妇产科专家的杨老师一招一式完全像是一个专业护士。她说,上大学实习的时候经常跟护士学习,艺不压身,学什么都有好处,尤其在非洲,都能派上用场。
针灸科队员朱永旺平时默默无闻,但才华总是大放异彩,他制作短视频堪称专业水准。《国旗下的誓言》让我们隔空看到了国庆这天,姆点队员英姿飒爽的庄严升旗仪式。援非以来,他们始终凝心聚力,牢记使命,践行初心,无影灯下的一台台急诊手术,即便停电状态下,也能手机发光,依旧点亮生命。每个队员都那么阳光,那么努力,没有眼前的苟且,只有一张张笑脸。这些自嘲被医学耽误的喜剧演员和相声演员说,我们每一个都很努力,尽我们最大的能力顺利完成援非的光荣使命。
对于每一个援非队员而言,这个长假不外乎就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色彩的普通日子,个个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陀螺,惜时如金,停不下来,知足而常乐,被需要,有事做,很欢喜。
作者:安步月
摄影:王海涛朱永旺
编辑:余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