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母乳库用的比捐的还少,别人的奶不能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47.html

刘喜红做过一次人的问卷调查,在医疗需要的情况下,愿意让孩子接受捐献母乳的只有8%。当问及原因的时候,大多数人回答,“别人的奶怎么能给自己的孩子吃?”

全文字,阅读约需19.5分钟

“总的来说,母乳库是平稳发展的。”

刘喜红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州妇儿”)临床营养科主任,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母乳库——广州妇儿母乳库的负责人。

她口中的“平稳发展”包含两层意思:积极一面是全国母乳库数量增至25家;消极一面是这种发展波澜不惊,6年多来母乳库的捐献人数、捐献奶量没什么突破。

这句话是刘喜红接受记者采访的开场白。镜头前,她穿着平底鞋、白大褂,熟练地摇晃装有淡黄色母乳的奶瓶,重复着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母乳库的重要性。这些话,她不知说过多少次,一批又一批的领导、记者到来,一波又一波喧嚣散去,母乳库依旧平静。

▲10月18日的广州妇儿,刘喜红接受采访时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新京报记者梁静怡摄

从年广州妇儿母乳库运行起算,6年半的时间,中国大陆的母乳库数量仍然只有25家。在刘喜红看来,整个母乳库行业还是一颗种子,刚刚破土而出,尚未茁壮成长,“大家可能都在等待契机。”

契机或许很快到来。作为中国第一部涉及母乳库的地方法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于10月29日通过,其中规定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设立母乳库,向社会采集母乳,供有需要的早产儿、病重患儿等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哺乳期妇女向母乳库捐献母乳。

━━━━━

编号

9月16日,生完二胎大约两个月的李佳(化名)第一次到广州妇儿捐献母乳。

母乳库位于住院部粉红色大楼的5层,但走进一层大厅,看不到任何路线指示牌,就连电梯内的楼层指引也只标出了5层的日间病房、礼堂,未出现“母乳库”。

走出电梯,左手边的玻璃大门上贴着“此门常闭”。门后不到5步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被分为办公区、接待区、挤奶区、操作区。接待区有两张红色波点布椅,椅子间的圆桌上是两台黄色吸奶器、一箩筐一次性奶瓶和纸巾,椅子上方的宣传板上写着“请和我们一起支持母乳喂养!”

这就是广州妇儿的母乳库。李佳没想到它这么小,“我以为会是一个仓库”。

李佳拉上挤奶区的淡蓝色帘子,对乳房清洁后吸出了ml母乳。母乳瓶的标签上写着“”——她是这家母乳库的第位母乳捐献者。

▲9月16日,李佳在广州妇儿捐出第一瓶母乳。受访者供图

一块灰色隔板背后就是操作区。李佳捐献的第一份母乳,会先被拿到操作台旁的蓝色的母乳分析仪检测营养成分;然后用灰色巴氏消毒机消毒,62.5℃,30分钟;最后,母乳被放到零下18℃左右的冰箱里冷冻储存,保质期3个月。

为了保证母乳达到健康、营养良好、可信赖三条标准,捐献前,母乳库的护士肖妮蓉给李佳打过电话,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宝宝多大,奶量多少,是否大量抽烟、饮酒、喝茶,是否吸毒或进行长期药物治疗……近6个月内,接受过输血的捐献者会被排除在外。

电话“面试”后,肖医院做了抽血体检,以排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巨细胞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医院承担。

肖妮蓉说,像李佳这样的捐献者,母医院出生的早产儿。这些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1.5千克,有些还有肠吸收不良、喂养不耐受、免疫缺陷病、术后营养不良等问题。

何昕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年5月,何昕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6周就出生了。他在保温箱里住了多天后出院,却很快得了肺炎,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情况危急。

专家会诊时,刘喜红提出尝试母乳治疗,可何昕的妈妈没有母乳了。医生告诉她,可以申请使用母乳库的母乳,那些母乳来自健康妈妈,但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比如捐献者病情属于潜伏期,消毒过程存在感染等。何昕妈妈同意了。

吃到捐献的母乳后没几天,何昕的脸色就从蜡黄变得红润,肠胃功能很快恢复正常,黄疸指标也下降了。

━━━━━

全国仅有25家

李佳踏入的母乳库建于年3月,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母乳库。它的筹建人刘喜红第一次见到母乳库是年夏天,在美国中部的艾奥瓦州。

刘喜红至今记得当时的震撼,那是一栋占地面积广阔的建筑,整座楼都是母乳库,储存房里是一排排灰色的冰箱,“每台冰箱都很大,装满了合格的母乳。”

艾奥瓦全州人口不到万,母乳的捐献量、需求量都这么大,那人口将近0万的广州呢?从美国回来,医院提出建立母乳库,院长很支持,两年多的筹备后,广州妇儿的母乳库诞生了。

与母乳库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基数大、早产儿多、母乳需求量大,母乳库规模和建设速度应该快速提升。但现实远远落后于理想,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只有25家医院建立了母乳库。

“直到现在,医院可能没有想过要建立母乳库。因为母乳库主要针对危重病早产儿,这些患儿基医院送,所以它们不需要母乳库。”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下称“佛山妇幼”)营养科主治医师、母乳库项目跟进人谢绮平看来,母乳库的发展或许只能局限在省会或相对发达的地方。

▲广州妇儿母乳库外景。新京报记者梁静怡摄

佛山妇幼是在年想到建立母乳库的,但到了年,项目还在筹划中。

“场地是最大的问题,不是挪一块地那么简单。”谢绮平说,母乳库对空气、卫生要求很高,房间至少要有两个门,母乳运送通道、医用垃圾运送通道不能重合。但佛山妇幼用房紧张,场地之事一直搁置,直到年6月医院有了新址,问题才被解决。

启动资金是另一个难点。谢绮平算过一笔账,母乳库至少要有两台医用吸奶器,价格12万元;医用冰箱要有一大一小,还要有巴氏消毒仪、两台超净台、母乳分析仪,保守估计总价50万元。谢绮平说,医院负担。而年宁波想要建中国第一个母乳库时,就是折在了启动资金上。

有了场地和钱,如何设置捐献、受捐规则是摆在所有母乳库面前的问题。“我们当时只能参考国外经验,但并不都适合中国国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下称“南京妇幼”)儿科主任、母乳库负责人韩树萍说。

最重要的一点是受捐者是否要为母乳付费。在美国,母乳库的母乳本身不收费,但因为有检查、运输、人员等支出,受捐者需要为每盎司母乳付费3-5美元。但在中国,医院是事业单位,没有物价部门的许可不能收费。“医院,启动资金50万不算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后期运营成本,每年还要50万。”谢绮平说,从经济效益考虑,医院没有入账,完全是亏钱的,“所以建母乳库需要下很大决心。”

此外,国外的母乳库没有挤奶间,挤奶在家进行。第二天,母乳库流动车经过社区,存好的母乳倒入流动车。但在国内,最初只能接受到现场捐奶,怎么设置挤奶间、捐献前为妈妈检查哪些项目等,都要自己一点点摸索。

━━━━━

奶源告急

从试运营开始,广州妇儿的母乳库就面临缺奶的困境。

年3月,为医治一名患有自发性肠瘘的婴儿,广州妇儿决定尝试母乳治疗。但母乳库里没奶,刘喜红就跑到妇产科,对着产妇们一遍遍介绍,“我是营养科的大夫,如果你的奶多,我们有个母乳库,可不可以捐一点?”

刘喜红常常话没说完,就被产妇或家属拒绝了。一名陪房的老人一边挥手,一边嫌弃地说“没有,出去”。

打破僵局的人叫徐靓,是广东电台的主持人。年3月的一个台风天里,生完孩子10个月、正处于哺乳期的徐靓,为冷冷清清的母乳库捐献了第一瓶奶。

得知母乳库缺奶的困境后,她开始在电台、微博上宣传、呼吁,一下子收到很多私信。“那些妈妈说我有很多母乳,不知道还可以捐给孩子,我愿意捐。”徐靓说。

那是广州妇儿母乳库第一次受到   

据广州市人大代表、律师雷建威介绍,《促进条例》是中国首部与母乳喂养相关的地方法规。

  

为此,新京报记者与雷建威及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刘梅进行了对话。前者负责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并于年1月和7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立法促进母乳喂养的议案》;后者推动立法,并见证了立法整个过程。

  

━━━━━

约束的不是妈妈,是母乳喂养促进者

  

新京报:《促进条例》   

雷建威:这部法规是让全社会形成一个帮助、支持母乳喂养的环境。

  

比如政府在母乳喂养的问题上有没有宣传,对母乳捐赠的妈妈有没有补贴,对社会服务措施、单位有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医院有没有推销奶粉、设置门诊教妈妈如何母乳喂养;用人单位有没有保障职工产假,保障哺乳时间。

  

具体来说有三个抓手,母婴室、爱心妈妈小屋(单位母婴设施)、母乳库。就拿母婴室来说,社会上很多公共场所,百货商场、公园、火车站,达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或日人流量超过一万人,就应当建母婴室,让妈妈们在家之外可以有尊严地喂养孩子。

▲9月18日,广州市天河公园一角的母婴室。新京报记者梁静怡摄

 

刘梅:这部法规是建立支持母乳喂养的体系,母乳喂养不是妈妈个人的事。年广州启动母婴室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和很多妈妈交流,发现她们不是不愿意母乳喂养,而是很多客观因素导致,如母婴室不够,上班时哺乳时间得不到保障。这部法规是帮助妈妈实现心愿的。

  

新京报:有人质疑条例会强制产妇母乳喂养,对非母乳喂养的产妇造成歧视?

  

雷建威:这是一个误解。《促进条例》没有强迫任何一个妈妈哺乳,妈妈不是这部法规要约束规范的对象。它约束、规范的是母乳喂养的促进者,比如政府、医院等。

  

刘梅:其实9月底二审时,对于“妈妈应当母乳喂养”还是“鼓励妈妈母乳喂养”是有过讨论的。“应当”具有强制性,“鼓励”则是引导性的。

  

支持“应当”的人认为,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规定,国家推行母乳喂养。母亲是母乳喂养的第一自然责任人,所以具备条件的母亲有义务母乳喂养,对婴儿而言获得母乳喂养是他的权利。

  

支持“鼓励”的人认为,现阶段不宜将母乳喂养作为母亲的法定义务,母亲有权利进行选择,法规不应剥夺、干涉。如果用“应当”,会造成一部分妈妈的反感。

  

二审后,主要是讨论这个事情,人大做了很多工作,还做了民意调查。最后的表述是“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推行纯母乳喂养,但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除外,对6个月到24个月内的婴幼儿,在为其补充其他食物的同时,鼓励母亲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新京报:《促进条例》还第一次涉及了母乳库,这在全国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还是首次。

  

雷建威:因为广州拥有全国第一家母乳库,历史最长。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条例,从法规层面确认母乳库这件事,让财政经费对它形成支持,医疗机构也会认为母乳库是有意义的、值得做的。

━━━━━

母乳喂养环境亟待改善

  

新京报:年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有涉及母乳喂养的内容;年,苏州市政府以政府规章方式制定了《苏州市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建设促进办法》,有促进母乳喂养的内容。广州这次呢?

  

雷建威:广州这次是由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地方性法规,不是政府制定的规章。

  

与仅作原则性规定的母婴保健法相比,《促进条例》的内容更具体、更便于执行。苏州曾就母婴室单项问题而制定的政府规章,效力比《促进条例》低,而且不具有强制性内容。

  

新京报:有必要为促进母乳喂养立一部地方法规吗?

  

雷建威:一个原因是,目前母乳喂养的环境需要改善。

  

在第三方调研中,上班的妈妈需要在单位挤奶,下班背奶回家。背奶妈妈中仅有3%的用人单位设有哺乳室,85%的背奶妈妈只能在洗手间或没人的办公室里挤奶。有一两次在洗手间那么臭的环境中给孩子留口粮,一些妈妈可能就觉得以后算了,还是吃奶粉吧。

  

刘梅: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大力推广母乳喂养。当时我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工作,每医院评分,看是否符合“医院”规定,推行母乳喂养。后来母乳被奶粉替代了,医院出生后,奶粉商会送一罐免费奶粉。一些奶粉企业宣传,说母乳喂养只在6个月以内有意义,之后就没意义了,应该喝奶粉。这种宣传造成的误区还是挺大的。

  

年,妇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50岁的已婚女性进行母乳喂养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知道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应该第一次吸吮乳头的,仅有24%。

  

年推行公共场所母婴室计划后,我们听到了很多妈妈的困惑,认为需要一部法规来推动,这对健康中国、国家人口政策也是有意义的。

▲年8月,广州19位怀抱宝宝的妈妈参加母乳喂养快闪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促进条例》的立法、推动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吗?

  

雷建威:其实人大立法是挺难的。广州市社会、经济的盘子那么大,很多部门希望通过立法推动自己领域的工作。

  

刘梅:实际推动中确实也有一些困难。医院建立母婴室,有医院院长说,医院系统全是女同志,按人数来说要建母婴室,可老城区寸土寸金,医院用房有多紧张吗?

  

其实她不理解,建母婴室虽然是条例的刚性要求,但可以因地制宜。比如母婴室有基础版、标准版和升级版。像在机场,母婴室就是高配版,面积可以达到多平方米;医院也不是按照人数就必须建,医院,有个基础版的母婴室,有私密空间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学校领导以为条例要求员工必须延长休母乳假。他们就问我,学校都是女老师,你知道我的用工有多紧张吗?都去生二孩、都去哺乳了,都不上班怎么办?我们的损失谁来补偿?他们认为条例为了保障妈妈们的利益,会侵犯一些企业的利益。

  

但在休假的问题上,条例规定妈妈们休完6个月的哺乳假后,如果再休,可以与用人单位商量待遇问题,并没有完全强制谁怎么做。

  

新京报:这些质疑的人能被说服吗?

  

刘梅:因为广州市人大领导和大部分常委明确支持,我们会把这些支持的声音放大。媒体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今年的母乳喂养快闪活动,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那些质疑的人可能认为媒体这么认可这件事,我个人仍然质疑的话是不是有点不主流了?态度上可能就会有一些转变。

▲广州妇儿母乳库挤奶区。新京报记者梁静怡摄

━━━━━

如何确保条例落实

  

新京报:现在通过的条例,和最初的草案有什么差别吗?

  

雷建威:还是挺多的。比如草案第5条,要求政府给予母乳喂养的母亲适当补贴,但二审稿就被删掉了。因为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这条很难实际执行,你没办法确认妈妈是否真的是母乳喂养。

  

还有草案第18条,禁止医护人员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使用人工奶嘴或奶瓶作安慰物,后来被删掉了。这一条原本是我们从一些全国性的行业规范中借鉴的。调研时,很多妈妈也认为婴儿使用过奶嘴或奶瓶后,就会觉得奶瓶轻、容易吸吮,吃母乳时要用力,就不愿意吃了。

  

医院的产科主任、护士长等,都表示这种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所以这条就被拿下来了。

  

新京报:如何确保条例得到落实呢?

  

刘梅:中秋节时,白云区一个管计生的干部给我发   

这就是我们的一种监督方式。市妇联从公益组织“母乳爱”聘请了一支25人的妈妈团队,随机暗访,专门干提意见的事儿。比如妈妈们会去看母婴室里的桌子有没有尖角、换尿布的地方有没有安全带。她们每年会出好多报告,提出意见后马上发出通知。市妇联则会跟母婴室管理者比如商场、单位、公园负责人沟通,请他们整改,整改后妈妈们再去评估。

新京报记者梁静怡广东广州报道编辑滑璇校对贾宁付春愔

值班编辑花木南吾彦祖

15年前“无名碎尸案”告破,大学生毕业后被骗进传销致死三问英国“死亡卡车”事件:死者是谁?车从哪来?与偷渡有关吗?宁夏中宁枸杞市场乱象调查:硫磺熏、亚钠泡,谁动了我们的枸杞?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zd/4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