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绮思,一名普通的上海姑娘,27岁那年,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的她,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场磨难在等着自己。
因为腹部突然疼痛,周医院,在待产室呆了一夜后,周绮思的孩子胎死腹中。
经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后,不得不将周绮思腹中的六米小肠,连同部分大肠一起切除。
之后的六年,周绮思一直是靠体外输液进餐存活,疼爱她的丈夫一直陪伴左右,然而,当周绮思再次怀上孩子后,医生却建议她拿掉孩子。
再次做母亲的周绮思,却怎么都不同意,那么,坚持生下孩子的周绮思后来如何了呢?
遭遇磨难的孕母周绮思周绮思,上海的一个普通女孩,她与丈夫蔡汉跃的感情极好,像所有幸福的小夫妻一样,两人都期待着一个小生命降临新家庭。
然而,此时的周绮思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中除了欢乐伴随,还会有灾难降临。
周绮思一家三口
年正月初六,怀孕的周琦正准备休息,突然间,下腹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心知不好的周绮思立即喊来家人。
起初,家里人还以为周绮思是早产,便急医院。
可等医生把周绮思送入待产室后,却发现这名产妇痛苦难当,并开始大口吐血。
经过一夜的疼痛后,次日上午的九点钟,婴儿胎死腹中,医生觉得十分奇怪,便打算对周绮思做一番仔细的检查。
下午,医生对周绮思进行手术,打开腹腔后,医生才发现是肠扭转致使全部小肠因20多个小时的血管阻滞,使细菌急剧繁殖造成肠组织坏死。
为了挽救周绮思的性命,医生不得不对周绮思进行了切肠手术,从小肠根部起,六米的小肠连同部分大肠一起,全部被切除。
如此大面积的切除消化道,实在是罕见,连医生都惊讶不已。
在消化道组织中,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和水分的组织,掐掉全部的小肠就意味着人体吸收营养的途径彻底中断。
再次怀孕的周绮思
周绮思万万没有想到,前几天她还是期待着新生命出生的孕妈,几十个小时后,她被命运推进了一条血迹斑斑的死胡同。
周绮思原本美好的幸福生活,也从此刻开始结束了。
按照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吸收养分的小肠被切除,并不代表人体只有这一种维持生命的方法,依靠肠外营养输液,也不是不行。
当时,我国全静脉营养输入供应人体养料的医学领域尚处于空白,但正值我国和瑞典达成合作生产这一营养液的意向之际。
周绮思虽然遭受了这一磨难,但幸运的是她遇上了好人,就在周绮思陷入痛苦时。
医院的教授吴肇光和瑞典方面联系,使周绮思成为这新型医术的受益者。
瑞典方面了解到周绮思的不幸后,决定无偿向她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粮食”营养液,在这之后,一家制药公司也继续对周绮思进行援助。
而周绮思所输入的体外营养液,被称为“全静脉营养”,就是在人体静脉处埋入一根导管,管子口暴露于体外,每天从导管入口处输入毫升的静脉营养维持生命。
再次怀孕后生产的周绮思
每天一到饭点,当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吃饭时,周绮思只能坐在一旁看着。
对她来说,餐桌上的饭菜像“毒药”一样,是不能吃的。
一到了夜里,周绮思就开始“进食”,她进食的时间大约要十小时,每天早晨还要撤掉输液装置同时进行消毒,靠着静脉上的导管,她活得艰难又小心翼翼。
回忆起最初进行体外输液的时光,周绮思自嘲地说:
“我成了机器人,白天活动,晚上充电。”
刚开始,不能吃饭菜的周绮思还有些嘴馋,最初几天她还能忍,时间一长便举着筷子尝尝味道,可为了健康她还是停止了。
周绮思能活下来,除了有营养液的帮助之外,主要是靠体贴又疼爱她的丈夫——蔡汉跃。
妻子生病后,蔡汉跃并没有嫌弃她,也没有害怕她进食的方式,他发自内心地爱着周绮思,愿意为这个女人付出所有。
疼爱妻子的蔡汉跃蔡汉跃与周绮思都是76年的毕业生,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们双双进入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
两人毕业后,蔡汉跃去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周绮思则从业于上海机电设计研究所。
这对小夫妻本应有着大好前程,却止步于周绮思的病情。
由于周绮思的体外进食成了终身所需,蔡汉跃不得不贴身跟随她,承担起了一切苦难。
周绮思夫妻看望女儿小蔡惟
在周绮思家里的客厅旁边,隔出了两个小隔间,一间放着周绮思的“营养液”,一间则是蔡汉跃为妻子配营养液的药房。
药房不大,只有一平方米左右,却摆满了瓶瓶罐罐,紫外线消毒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多个大小不一的容器。
为了妻子的生命安全,蔡汉跃利用学到的护理知识,用一个旧扬声器音箱改装成紫外线消毒灯箱,还做了一个输液支架。
每天下班后,蔡汉跃就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按照不同的剂量又按一定顺序配入输液袋。
周绮思的所需的“口粮”,主要是由营养液、葡萄糖、电解质和生理盐水配成的。
等蔡汉跃配制好后,再拿注射器导入周绮思的静脉导管里。
周绮思夫妻
这种营养液,不需要经过肠道滤化,是直接进入心脏的,任何菌毒感染都会危及生命。
一次,蔡汉跃为妻子制作口粮时,恍惚间觉得针头扎了一下自己,他也没怎么在意,直接就给妻子输进去了。
谁知过后不久,周绮思突然难受起来,还发起了高烧,又一次,周绮思输液时突感不适,蔡汉跃赶紧摘掉输液管,医院检查。
从医院回来后,蔡汉跃发现营养液剩了一大半,怕浪费,便又接着给妻子输液,不想营养液受到空气污染,又使周绮思血液感染。
经过这两次意外后,蔡汉跃心有余悸,再也不敢马虎了,为了妻子的安全,在之后替妻子制作口粮的过程中,他都加倍小心。
生产后出院的周绮思
此外,冲洗输液导管也十分麻烦,导管用上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积垢,必须用强碱为主要成分的冲洗剂清洗。
这种冲洗剂腐蚀性很强,滴在身上会烧坏衣服和皮肤,要冲掉导管上的积垢,又不损伤壁管,必须把量控制不到一毫升。
一开始,蔡汉跃清洗导管时没有经验,常常弄坏壁管,这也导致了导管的平均寿命只有七到十天,到了后来,导管的寿命也在延长,可以用两年之久。
为了更好地护理妻子,蔡汉跃还搞了一个小发明,那就是输液报警装置,每当营养液快输完时,就会发出警报提醒,这也让蔡汉跃的工作轻松不少。
时间久了之后,照顾妻子已经成了蔡汉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哪怕他发着高烧,也要为妻子制好当天的营养液,从不让妻子饿肚子。
小蔡惟
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平淡又艰辛,时间也一天天在流逝,当周绮思依靠着营养液存活六年之后,她惊讶地发现,腹中又孕育了一个小生命。
这对周绮思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第一个孩子胎死腹中,带给她的伤痛是巨大的,午夜梦回时,她都在思念那个孩子。
这几年来,周绮思一直盼望着能再次怀孕。
小蔡惟
期间,她不是没想过孕期的艰难和生产的危险,可一个极度渴望孩子的母亲,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其实,在输了几年营养液后,周绮思也怀过孕,可在医生和亲戚朋友的劝诫下,她无奈地拿掉了腹中的胎儿。
如今再次怀孕,周绮思说什么都不同意打胎,她坚持要生下这个“奇迹”。
当医生知道周绮思怀上孩子后,依旧劝阻她生产,因为一个靠营养液生存的产妇,孕期期间发生的状况是无法预料的。
可周绮思却不这样想,除了想做母亲之外,周绮思更加觉得自己活下来是个奇迹。
她的身上汇聚了现代生命科学的神奇,接纳了所有关心她的人们的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的生命已经完全不属于个人了,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可即便周绮思这样想,医生和丈夫还是顾虑重重,他们坚持认为周绮思是拿性命换孩子,万一出事,母子两人或许都保不住。
周绮思抱着女儿与援助的制药公司惠特林教授合影
怀上这个孩子时,周绮思已经32岁了,算得上是高龄产妇,她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拿掉这个孩子,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怀孕。
于是,在周绮思的极力坚持下,蔡汉跃屈服了,医生也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最终,他们决定赌一把,尽最大的力量保住这个“奇迹”。
按照常理来说,怀孕的孕妇需要补充营养,以此来供养腹中的胎儿,可周绮思却不能。
医学常识告诉周绮思,属于药物范畴的营养液直接进入血液交由肝脏处理,过量地增加会导致肝功能衰败。
周绮思母女与静脉营养发明者惠特林教授合影
如果母体受损,那么腹中的孩子也无法存活,可得不到营养补充的母体,又怎么能供养腹中的孩子呢?
果然,怀孕期间的周绮思,身体上出现了多种问题,贫血、缺氧、缺锌等等都发生了,在医院的监护下,只好采取缺啥补啥的策略。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周绮思的肝脏黄疸指数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腹中婴儿的生命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婴儿尽早出世。
只是,在没有基本完整的孕期内发育成型,这对婴儿的存活同样造成了威胁。
无奈之下,医生只得在周绮思怀孕八个月的时候,给她做了剖腹产,让她腹中的孩子提前出世。
孩子出生后,重量只有克,十分弱小,还患有肺炎,处于抢救监护的状态。
小蔡惟
可周绮思在孕期时就期盼的“奇迹”,又怎么会轻易消失呢。
42天后,这个孩子,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了,也在向世人宣告,世界上第一例完全依靠静脉营养孕育的婴儿,降生在了中国上海。
而全球首例“无肠女”平安生子的消息,也被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蔡惟的名字也被全世界知晓。
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年4月8日,医院的产房内聚集了多位记者,他们拿着摄像头拍下了周绮思与孩子的照片,报纸刊登后,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新闻。
周绮思与女儿
拿生命换孩子的周绮思,也幸运地赌赢了,她给孩子取名蔡惟,寓意为世界惟一。
巧合地是,小蔡惟的生日紧挨着当初援助周绮思制药公司的厂庆日,小蔡惟生日的那天,厂内张贴着大红喜报庆祝。
虽然孩子平安出生了,可由于先天不足,小蔡惟的身体并不好,比起其他同龄孩子,她长得十分瘦小,好在是个女孩,也不碍事。
虽然身高体重不如同龄人,但小蔡惟的智商却很高,九岁那年,她的钢琴考级已经达到了六级。
周绮思的全家福
在每次国内国际“人体静脉营养”的学术研讨会上,蔡惟都会上去表演英语朗读与儿歌。
蔡惟的存活,是个奇迹,也证明了静脉营养者完全可以孕育的结论。
或许是从小就知道母亲的不易,蔡惟的情绪和性格都十分敏感,她从不轻易离开父母的视线,也在贴心地照顾母亲,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受尽磨难的父母。
八岁那年,小蔡惟在家踢球时,不慎砸到了父亲给母亲配药的工具,这让蔡汉跃心急如焚,要知道,这些器具一旦感染,对妻子来说都是致命的。
急得冒火的蔡汉跃,扯过女儿就狠狠地打了几下,周绮思心中不忍,连忙阻止了丈夫,又去安慰挨打的女儿。
与女儿庆祝生日的周绮思
果然,蔡汉跃担心地没错,夜里,周绮思发起了高烧,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蔡汉医院,临走前叮嘱女儿:
“医院,你自己好好睡觉。”
彼时的小蔡惟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她隐隐约约察觉,是自己的过失害了母亲。
第二天,等周绮思状况稳定后,蔡汉跃回家看望女儿,告诫她说:
“妈妈的身体很虚弱,一点细微的事情都能影响她的健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听完之后,小蔡惟也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还向父亲保证,再也不会捣乱了,一定会远离配药间。
从这之后,小蔡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开始学着做家务和做饭,为得就是能让父亲轻松一会。
在照顾父母生活时,小蔡惟也在一天天成长起来,大一放寒假,蔡惟想学攀岩,周绮思不愿意女儿做危险运动,怎么都不同意。
蔡汉跃为了哄女儿高兴,悄悄地告诉她说:
“要是你真想学,老爸支持你,等你学会了,也教教老爸。”
在父亲的支持和掩护下,蔡惟学会了攀岩后,第一个改造的就是老爸,她心里清楚,这么多年来,父亲为了照顾母亲苍老了很多,也没放松过。
在女儿的教导下,蔡汉跃很快就学会了攀岩,站在顶峰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女儿的笑脸。
年8月底,蔡汉跃摔伤了腿,蔡医院治疗,偏偏这个时候,母亲也感染了,医院。
那一段时间,蔡惟忙得团团转,医院照顾母亲后,再给父亲送饭,两头来回地跑。
大三时,蔡惟遇到了一个温柔的男孩,很快就与他坠入爱河,大学一毕业,两人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年5月,蔡惟陪伴母亲过了第一个母亲节,还手画了一副向日葵送给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身边有个可爱孝顺的女儿,又有体贴的丈夫陪伴,周绮思觉得十分幸福。
丈夫陪伴她多年,虽然她从未对丈夫表达过爱意,心中却对丈夫充满了感激。
周绮思淡淡地说:
“自从我生病以来,汉跃就成了我的贴身护士,我离不开他,有了小孩以后,晚上我整夜输液,小毛头都是他管的,他一切都是为了我。”
说到这里,周绮思停顿了一会,又接着说:
“如果他嫌弃我,我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而关于妻子,蔡汉跃也有着自己的评价:
“周绮思就像一台机器,只要晚上加一点油,就可以维持整个白天的运转。”
这对历经磨难的小夫妻,在多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终于有了自己美满的小家庭。
四代同堂的全家福
而周绮思本人,也有了做母亲的机会,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奇迹啊。
年6月3日,57岁的周绮思去世,与病魔抗争30年的她,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
离世的前几天,蔡惟还抱着女儿去看了母亲,一家人还计划着要为小孙女办百日宴,然而,周绮思还是没能等到这一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