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周会定期更新不同的课程,每篇文章基本在10分钟之内的阅读时长。以后还会陆续更新对应课程的视频教程,让大家更快的掌握到知识。
四、消化系统-----人体食物加工厂
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能量较成人多,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如胃肠道受到某些轻微刺激,比较容易发生技能失调。
口腔
(1)婴儿口腔容量小,齿槽突发育较慢,口腔浅,硬腭穹隆较平,舌短宽而厚,唇肌及咀嚼肌发育良好,且牙床宽大,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这些特点为吸吮动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生后即可吮奶。
(2)新生儿及婴儿口腔黏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易受伤,清洁口腔时需谨慎擦洗。
(3)婴儿唾液腺发育慢,分泌量极少,口腔比较干燥。生后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显著增多,由于口底浅,故常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涎。
(4)牙齿发育变化大,婴儿出生时乳牙尚未萌出,不能咀嚼食物,4-10个月时开始出牙,2岁左右长齐,共20颗。乳牙的生长顺序般是先从中间的上下两颗牙开始长出,然后是两侧萌出,具体见下面的表和图。
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龈齿。一旦发生龈齿,发展很快,短时间内就可穿透牙髓腔,引起疼痛。
2.食管
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如哺乳时咽入空气,容易溢乳。
3.胃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刚会走时,位置逐渐变为垂直。新生儿的胃容量为30~60毫升,3个月时为90~毫升,1岁时为~毫升。由于胃容量有限,故每日喂食次数多。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吸吮时常吸入空气。贲门张力低,易使婴儿发生呕吐或溢乳。
4.肠
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婴儿超过6倍,而成人仅为身长的4~5倍。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管,小肠的绒毛发育良好。肠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婴儿肠壁较薄,其屏障功能较弱,肠内毒素及消化不全的产物易经肠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症状。
5.胰腺
胰腺对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既分泌胰岛素又分泌胰液,后者进入十二指肠发挥多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数个月大的婴儿,其胰腺结构发育尚不成熟,缺少结缔组织,但血管丰富。
6.肝、脾
新生儿的肝脏较成人大,到10个月大时为出生时重量的2倍,3岁时则增至3倍。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织较少,肝细胞小,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五、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一)婴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1肾脏
新生儿的肾脏相对较大,出生时二肾约重25克(约占体重的1/),逐渐增长至成人时的克(占体重的1/)。肾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位置较低,下端可低至骼嵴以下约第4腰椎水平,所以,2岁以下婴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尤其是右肾)。肾表面分叶至2~4岁才消失,随着躯体长高,肾脏位置逐渐升高,最后达到腰部。
2.输尿管
婴儿的输尿管较长且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扩张并受压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
婴儿的膀胱位置较高,尿充盈时易升入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膀胱黏膜柔软,肌肉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同时输尿管与膀胱连接处斜埋于膀胱黏膜下的一段输尿管较直而短,故防止尿液反流能力差,膀胱内压力增高时易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而诱发尿道感染。随年龄增长,此段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反流机制也随之加强。
4.尿道
新生女婴的尿道仅长1厘米,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男婴的尿道较长(5~6厘米),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也可引起细菌性感染。
(二)婴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足月儿出生时背就已能有效发挥作用,般情况下能够完成肾脏生理机能,但储备能量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养不当、发生疾病的状态下,易出现功能紊乱。出生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主要依靠肾脏维持,随着生理要求的提高,肾功能迅速增长,到1~1.5岁后各项肾功能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已接近成人水平。
下期预告:内分泌,运动,神经系统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