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成长

肠道菌群对婴儿免疫系统调节及肠道系统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既可调节宿主各项生理功能,又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婴儿肠道菌群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出生前,胎儿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母体产道及环境微生物开始在婴儿肠道内定植,形成简单的微生物群落。因此肠道菌群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至2岁左右与成人肠道菌群相似并且保持稳定和动态平衡。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富含氧气,所以婴儿肠道内最先定植的是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这些微生物逐渐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先定植的细菌也由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向厌氧菌转变,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随着时间推移,婴儿肠道内菌群种类及数量更为丰富,肠道菌群也逐渐成熟。

胎儿时期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

宫内接触:近期研究发现,在孕妇胎盘、羊水和新生儿胎粪中均存在微生物。对早产儿母亲羊水的研究发现,羊水中存在细菌,并且认为这些细菌与早产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新生儿胎便的研究发现,新生儿的胎便微生物与母亲子宫内羊水的微生物类似,推测胎便微生物来源于母亲子宫,胎儿在子宫内通过吞咽羊水进行菌群传递。

孕妇饮食:孕妇饮食结构可能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且对婴儿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与孕期低脂饮食的孕妇相比,孕期高脂饮食的孕妇其婴儿6周龄时肠道中拟杆菌属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孕妇孕期饮食与婴儿肠道菌群形成有关,孕期合理膳食有助于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

遗传基因:研究发现双胞胎婴儿之间肠道菌群组成更加类似,而无亲缘关系的婴儿之间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对3例三胞胎(一对同卵双胞胎和一个异卵胎儿)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研究,也证实了同卵双胞胎的肠道微生物相似性很高,而与异卵胎儿的肠道微生物差别很大。因为同卵双胞胎拥有完全一致的遗传信息,两种不同类型的双胞胎在肠道菌群的差异说明母体自身的遗传基因会影响甚至决定肠道菌群的类型。

益生菌:研究发现,孕妇在妊娠晚期食用含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乳制品后,婴儿3月龄时肠道乳酸杆菌明显增多。另外研究也表明,孕妇在妊娠前补充益生菌,会影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定植,并且增加双歧杆菌的多样性。

抗生素:孕妇孕期内接受抗生素治疗会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定植,减少婴儿肠道菌群种类;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孕妇,其婴儿的肠道菌群则较丰富且分布均衡。研究发现孕期使用抗生素,新生儿肠道中,革兰阳性球菌数量增加,而革兰阴性杆菌数量减少。所以孕妇应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这样才有利于婴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发展。

分娩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

分娩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有很大影响,顺产分娩的婴儿最先定植的肠道细菌来自于母亲产道,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未接触母亲产道,其肠道菌群主要来自体表的微生物和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发现,顺产分娩新生儿口腔、皮肤、粪便微生物与母亲阴道微生物相似,肠道拟杆菌属和拟杆菌门丰富,而剖宫产婴儿杆菌和梭菌增加。在出生后前3天,顺产分娩的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多于剖宫产分娩的婴儿。

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

婴儿时期的喂养方式也是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建立的重要因素。配方奶喂养婴儿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母乳喂养婴儿,主要以梭菌、拟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为主。研究表明,婴儿肠道定植的双歧杆菌主要来源于母乳,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不易被机体消化的母乳寡糖,可促进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定植,而双歧杆菌可以有效代谢母乳寡糖,并产生乳酸和短链脂肪酸,为肠道提供一个酸性环境,从而抑制了致病菌的侵入。

结论

婴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维持婴儿肠道菌群平衡对其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婴儿肠道菌群的构成。所以,应该鼓励孕妇选择顺产分娩和母乳喂养;同时,注意孕期的饮食多样化;尽量减少孕期抗生素的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s/5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