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任务艰巨的世纪大考。5月18日,由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是论坛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建言献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可能创造一个新的经济理论。“这是一个发展范式的改变,我们正走在世界前沿,想象空间无比巨大。”据估算,从现在到年,在新能源、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领域,中国每年投入的资金将占到GDP总量的1.5%到2%,预计今年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会带来科技、工业、交通、建筑等一系列的进步。要防止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冲高峰”,关键是要防止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冲动。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产业调整的机遇。中国应借此机会逐步调整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地方实践尤为重要。邹骥建议:一是按照空间、区位、能源和资源禀赋及产业布局比较优势,全国统筹优化不同地区在发展、资源能源和产业方面的功能,确定能源供给地区与品种格局,确定能源跨区输送通道的分布。二是基础设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同时解决中央地方激励相容问题,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统一,精细界定地方政府监管和减排职能。三是继续深化土地政策的改革,把土地利用政策方面功能、规划与财政对土地依赖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加速解决。四是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基于市场的财政激励政策环境。五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h/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