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病?
有的人说是因为自身体抗力差
有的人会说因为不爱运动
也有人说是因为胖......
其实以上都对,
但是引起这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脾
提升小儿体质
我们都应该怎么正确使用保健贴呢?
下面小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常用腧穴多为便于操作、药物易吸收的穴位,如神阙穴及背部腧穴等。儿科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汗证、泄泻、呕吐、便秘、积滞、夜啼、厌食、遗尿等疾病的治疗。此外,还可用于小儿预防保健。01
健脾保健贴
药物成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山楂,鸡内金,砂仁等。
使用方法:贴于神阙穴和脾俞穴,每贴使用6~8小时。
分析:此药贴为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鸡内金--消食健胃,固精止遗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02
消食保健贴
药物成分:桂枝,细辛,干姜,甘草,杏仁,防风,款冬花等。
使用方法:贴于膻中穴和肺俞穴。
分析: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03
热咳保健贴
药物成分:石膏,桔梗,杏仁,瓜蒌仁,川贝母,甘草,冰片等。
使用方法:贴于肺俞穴和大椎穴。
分析: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瓜蒌--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川贝母--清化热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04
咳瑞保健贴
药物成分:细辛,苦杏仁,白芥子,干姜,地龙,元胡,炙麻黄,法半夏,甘草等。
使用方法:贴于神阙穴或中脘穴。
分析:
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元胡(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05
便秘保健贴
药物成分: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当归,肉苁蓉,厚朴,枳实等。
使用方法:贴于神阙穴或天枢穴。
分析:
番泻叶--泻下导滞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06
小儿腹泻保健贴
药物成分:吴茱萸,丁香,肉桂,白胡椒等。
使用方法:神阙穴或天枢穴。
分析: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胡椒--温中止痛,下气消痰
07
腹痛保健贴
药物成份:吴茱萸,小茴香,肉桂,干姜,丁香,川楝子,香附,荔枝核等。
使用方法:贴于神阙穴或关元穴。
分析: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泻热,杀虫疗癣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08
祛热保健贴
药物成份:薄荷,菊花,葛根,苦参,黄芩,大黄,黄连,青蒿,桔梗,藿香,地黄,麦冬,甘草等。
使用方法:大椎穴或肩井穴。
分析: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菊花--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截虐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09
咽扁保健贴
药物成分:玄参,金银花,桔梗,连翘,大青叶,薄荷,甘草等。
使用方法:天突穴。
分析: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10
冷感保健贴
药物成份:麻黄,白芷,防风,桂枝,紫苏叶,苦杏仁,桔梗,甘草,陈皮,干姜等。
使用方法:贴于肺俞穴和大椎穴。
分析: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11
热感保健贴
药物成分:苦杏仁,薄荷,菊花,牛蒡子,桑叶,荆芥,板蓝根,连翘,芦根,百部等。
使用方法:贴于大椎穴和肺俞穴。
分析: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菊花--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牛蒡子--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桑叶--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
百部--清肺止咳杀虫灭虱
12
自汗保健贴
药物成份: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龙骨等。
使用方法:神阙穴或气海穴。
分析: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13
足心保健贴
药物成份:银柴胡,鳖甲,地黄,玄参,知母,黄柏,地骨皮,合欢皮,夜交藤,牛膝等。
使用方法:贴于涌泉穴。
分析: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泻火解毒
地骨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合欢花--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夜交藤(首乌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14
安神保健贴
药物成份:党参,黄芪,肉桂,熟地黄,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牡蛎,合欢皮,夜交藤等。
使用方法:贴于神阙穴和心俞穴。
分析: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合欢花--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夜交藤(首乌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注意事项
1.所选药物要求功效发挥较佳,对皮肤损伤性小。
2.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免药物挥发。
3.若用膏药贴敷,谨防贴敷不实或外漏的情况。
4.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或发生药物中毒。
6.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
7.对于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8.贴敷后局部皮肤如出现发红、微痒及灼热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过敏严者,应暂停贴敷,及时就诊。
简单、实用的小儿穴位贴敷疗法,你学会了吗?赶快到店找导购小姐姐了解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