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一例

患儿,男,9天,因频繁呕吐来院就诊,办理入院,医生查体后为其放置胃管引流,于当日晚该患儿出现便血现象,遂查胃肠彩超示:胃内可见少量液体,幽门未见明显增厚,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约1周半(如下视频);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报告提示:1.结合以上考虑肠旋转不良2.腹腔少量积液

值班医师进行紧急会诊,医院进一步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概念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指胚胎中期肠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附着不全,从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和小肠扭转的先天性畸形。

胚胎期肠正常发育过程

临床表现

多数发病于新生儿期的典型症状是: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生后3~5天出现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十二指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发生时上腹膨隆,有时可见胃蠕动波,剧烈呕吐后即平坦萎陷。梗阻常反复发生,时轻时重。病儿有消瘦、脱水、体重下降。发生肠扭转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和频繁呕吐。轻度扭转可因改变体位等自动复位缓解,如不能复位而扭转加重,肠管坏死后出现全腹膨隆,满腹压痛,腹肌紧张,血便及严重中毒、休克等症状。成人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为急性梗阻症状、慢性腹部不适包括腹痛及间歇

性梗阻症状。

检查

1.胃肠造影联合钡剂灌肠

是诊断肠旋转不良的金标准,腹部X线平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第一段扩张并有液平面,小肠内仅有少量气体。钡剂灌肠显示大部分结肠位于左腹部,盲肠位于上腹部或左侧。

2.CT

对肠旋转不良尤其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图像中肠系膜血管的"换位征"和"漩涡征"是诊断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定性价值。

诊断

新生儿有上述高位肠梗阻症状,即应怀疑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特别是症状间歇性出现者,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可考虑该疾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肠套叠、肠重复畸形、大网膜囊肿、梅克尔憩室等。

治疗

明显肠梗阻症状时,应在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放置鼻胃管减压后,尽早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切断压迫十二指肠的腹膜索带,游离粘连的十二指肠或松解盲肠:肠扭转时行肠管复位。有肠坏死者,作受累肠段切除吻合术。

预防

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可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肠旋转不良示意图(1.肠扭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h/4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