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蛔虫病,是很多小朋友们的噩梦。也是让很多父母们头疼的问题。
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可影响小儿的食欲、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并发症也较多,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常见病因
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虫卵污染水、土壤、食物等后经口吞入人体为主要的感染途径,亦可随空气中的灰尘被吸入咽下。
形成过程
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
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
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病理
幼虫在体内的移行可以引起组织反应,穿过肠壁时可有轻度病理改变。成虫在肠道内则可引起机械刺激及毒素反应,发生肠痉挛,数量多时可产生肠梗阻、肠坏死、肠套叠或肠扭转。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小儿感染蛔虫后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脐周部腹痛,且不剧烈、不定时、喜按喜揉,呈阵发性。有时有食欲不振、多食易饥、异食癖等。
2.精神方面: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或萎靡、易怒、易惊、夜间磨牙等。如果蛔虫量多时,可大量消耗机体营养,影响消化功能,注意有无贫血、消瘦,甚至吐或拉出蛔虫等。
3.并发症:若大量蛔虫结团阻塞肠道时,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或呕吐、腹胀等,应建议迅速就医。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排蛔或吐蛔史,以及粪便检查有虫卵者可确诊。但若仅有雄虫或幼虫时,粪便虫卵检查也可能为阴性。
鉴别
1.蛲虫病:为幼儿时期常见寄生虫病,临床特征是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睡眠不安。可于夜间或凌晨在患儿肛周皮肤皱褶处找到白色小线虫或虫卵。本病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传播,以及人群之间接触感染,易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广泛传播。蛲虫寿命短,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重复感染,即可不治而愈。
2.钩虫病: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有流行性和地区性,成人发病高于儿童。
3.阿米巴肠炎:症状有腹痛腹泻,粪便不成形,镜下可检出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
治疗原则
治疗以驱蛔杀蛔为主,若有剧烈腹痛、呕吐等并发症出现,医院就诊。
蛔虫病治疗主要包括2个方面:
一、驱虫治疗(1)主药,阿苯达唑颗粒、磷酸哌嗪宝塔糖、肠虫清、甲苯咪唑片等,注意:2岁以下儿童禁用肠虫清。(2)辅助药:改善体质补充营养如儿童复合维生素、B族维生素、多维矿物片、成长发育咀嚼片、小儿补血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
二、针对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症,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驱虫、控制感染和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科无效则需手术;(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等处理,完全性肠梗阻需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护
1.预防为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头。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2.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做好粪便无害化管理。
3.幼儿园等集体机构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减少传染源。
然谷如果喜欢。请抬抬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