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大便是宝宝健康的指南针,而便血则说明宝宝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宝宝便血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近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分院功能科先后收治了多名1至4岁的宝宝,他们的共同病症是反复便血、量少。医院门诊按肠炎治疗,病情均未见好转。
便血是指在宝宝的大便中发现血丝,有时是在大便的表层,有时是和大便混在一起;有时是在给宝宝擦屁屁的纸巾上发现有血。
功能科医生仔细询问了患儿病情后,考虑诊断为小儿肠道息肉。因为大便带血可能是大便时对息肉的反复摩擦出血所致。
患儿收入院后,功能科为宝宝进行无痛小儿胃肠镜检查,发现患儿的直肠、乙状结肠发现肿物,表面糜烂,不同程度渗血。用高频电刀电切除病灶并予钛夹封闭创面,将取出肿物送病理检查,术后诊断为幼年性息肉。经过几天的康复,患儿均痊愈出院了,出院时未诉腹部疼痛,大便亦恢复正常,未见带血。
据了解,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多在10岁以下,多为良性。常表现为间断性大便带鲜血,可伴腹痛、腹泻。近年来,小儿肠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对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可以通过检查来进一步了解下消化道的疾病情况。这是目前发现小儿肠息肉的较好办法,也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手段。
正在行无痛小儿胃肠镜检查中
图中见肿物几乎堵塞肠腔
直肠肿物,表面糜烂、少量渗血
息肉电切除术后创面,无出血、穿孔征象
术后予钛夹封闭创面,防止术后出血、穿孔
取出体外的息肉
宝宝便血是指在宝宝的大便中发现血丝,有时是在大便的表层,有时是和大便混在一起;有时是在给宝宝擦屁屁的纸巾上发现有血。
宝宝便血也可能是这些原因引起:
1.急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易被误诊以致肠坏死,甚至死亡,应及早就诊。发病多为11岁以内儿童,其中1岁以内为主要发病人群。便血特点为果酱样大便,右侧腹或横结肠处可触及一腊肠样肿块。当1岁以内儿童出现呕吐、阵发性哭闹或便血时,应高度警惕肠套叠可能。
2.肠扭转
本病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本病死亡率较高,故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循环。
3.梅克尔憩室
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病。该病便血量大,暗红色,无痛性,可反复发作,出现贫血症状,严重者可有休克表现。
4.急性坏死性肠炎
此病常发病于夏秋季,可有不洁饮食史。本病发病急骤,表现为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血便以赤豆汤或洗肉水样,有腥臭味,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5.感染性腹泻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6.肛裂
肛裂是指肛门皮肤、肌肉的撕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引起肛裂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肛门狭窄、干硬大便撕裂肛门及肛门皮肤损伤或感染。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大便干硬,排便痛,当孩子解大便时就会哭闹不安。如有肛裂,则应保持肛门清洁(清水洗),涂擦药膏。
7.痔疮
很多人认为痔疮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有痔不在年龄。胚胎时期,直肠与肛门逐渐对接形成肛门,二者对接顺利,则可以免除很多肛门疾病困扰,而对接过程中“瞄”的不是那么准的,就容易诱发肛周疾病。痔疮便血为肛门有点滴鲜血,伴有或不伴肿物脱出于肛门外,无其他不适。痔疮轻微者,使用痔疮膏等药物即可,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东院区功能科简介
我院功能科由胃肠镜室、电子支气管镜室,内科胸腔镜室,肺功能室、过敏原检测室、尿素13碳呼气检测室、心电图室、脑电地形图室组成的,可针对消化道疾病、呼吸道及胸膜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进行初诊断及治疗。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配备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将以病人为中心,用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规范合理的收费,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