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调料一次治好小儿呕吐

四种调料一次治好小儿呕吐

10月28日早上,群里有位妈妈说是小孩“昨晚吃了酸奶香蕉,然后吃一小碗饭过不久自己又吃一个香蕉,不久肚子有点痛就吐了,再过一段时间又吐,吃什么都吐”。早上起来喝水也吐了,喝的热水。

群里大家都很关心,纷纷出谋划策。有人说喝红糖水,有人说用吗丁啉。妈妈说是平常一般发烧啥的,都自己给退烧,医院。

仁者认为,这个是寒结在胃里了,用胡椒、炮姜、肉桂各一钱,丁香十粒,共捣成细渣。以灶心土三两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药皆捣碎,不可久煎,肉桂又忌久煎,三四沸即可),频频灌之。

中午妈妈在群里反馈“熬了一次给他喝,吃了一小碗己经不吐了”,“吃了粥没吐”。

以前仁者发过几次一剂而愈的,很多人可能还持怀疑态度:真的这么灵验吗?

这个是在群里发生的事情,很多人见证。事实就是,中医只要对症了,效果非常好,两三剂好,一剂就好,甚至达到“覆杯而愈”的,比比皆是。

而这,与大多数人“中医是慢郎中”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建国以来中医药教育体制、医院体制的恶果,以后有机会再细聊。

回头来说这个病例。之所以仁者直指寒结,因为头天晚上孩子喝的酸奶,酸奶都是冰箱保存的,拿出来就喝,很凉。又吃了香蕉,香蕉这种水果,“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摘自百度百科),本身是寒性的。孩子还吃了两根,寒上加寒。又吃了一碗饭,本来吃的就有点儿多了。小孩子脾胃比较弱,吃多了容易积食,实际就是蠕动能力不够强。这么多寒凉的食物一进来,胃就受不了了,停止蠕动了,所以吃什么吐什么。这个实际上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吐泻,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后专文细述。

仁者开的方子,不是自己的创造,虽然只是四味调料,但是实际是民国大医张锡纯的方子,叫逐寒荡惊汤,治疗小儿慢惊风(又叫慢脾风)的。

张锡纯认为:“二名较之,似但称脾风较妥,因其证之起点由于脾胃虚寒也。盖小儿虽为少阳之体,而少阳实为稚阳,有若草木之萌芽,娇嫩畏寒。是以小儿或饮食起居多失于凉,或因有病过服凉药,或久疟、久痢,即不服凉药亦可因虚生凉,浸成脾风之证。其始也,因脾胃阳虚,寒饮凝滞于贲门之间,阻塞饮食不能下行,即下行亦不能消化,是以上吐而下泻。久之,则真阴虚损,可作灼热,其寒饮充盛,迫其身中之阳气外浮,亦可作灼热,浸至肝虚风动,累及脑气筋,遂至发痉,手足抽掣。先用逐寒荡惊汤,大辛大热之剂,冲开胸中寒痰,可以受药不吐,然后接用加味理中地黄汤,诸证自愈”。

上面的方子,就是张锡纯的原方。书中的症型要更加严重一些,而且病程时间一般更长。像本案这样刚发的,相对较轻的,即便就用方中的一两种调料,趁早用之,也应该能“料(佐料)到病除”。

之前仁者也发过类似的用胡椒粉(直接在白粥里放胡椒粉,分量以感觉辛辣但是尚能承受为度)治疗寒性腹泻的,后来有网友反馈,用同样的办法效果很好。

中医治病,讲究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但是西医动辄都是“炎症”,炎字,两个火,那就是很热了,所以消炎药、抗生素,实际都是非常寒凉的药,用在热性疾病发炎,可以效果很好。但是碰到寒性疾病,就束手无策了。

比如寒性的肠梗阻。这个仁者有丰富的经验,用大热的附子干姜半夏花椒这些(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服一次,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解决问题。到西医那里,可能住院输液几十天也没办法。这个回头再开贴细述。小孩子,得这种的急性肠梗阻的也比较多,还有就是肠胃手术过的。

最近仁者碰到一例手术化疗后梗阻的,不在肠子,在胃肠交界的地方,好几个月水米不进,只能靠输液和鼻饲维持,让人心疼、心急。仁者给开了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的合方,但是一直没敢用。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都能理解,不敢轻易尝试。

但是仁者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西医已经宣布没有办法,无药可救,这个时候,求助于中医,哪怕是死马当活马医,也是给自己一个新的选择。

实际上,仁者在之前的关于四川名医江尔逊的几个病例的文章中讲到的,基本就是这种情况,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中医,结果很快就恢复了。如果抱定西医一条道到黑,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样的例子,在很多名医的医案中都比比皆是。中医之所以在近代以来的多次“废除中医”的强大压力之下,仍然能够顽强存在,其实关键的就两个字“疗效”。

很多人信中医,或者转投中医,都是因为这两个字。仁者也是这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快乐之本!随手转发,功德无量。

仁者TOM

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yh/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