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49亿元的月球样品,都分到了这些单

昨日(7月12日)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

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

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经审核

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

样品发放总量共17.克

虽然只有17.5克

但市场价值已超过4.9亿元,

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根据介绍,本次审核的原则大致如下:首先要评估申请人拟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是否能推进人类对月球、地球、太阳系的认识;其次,要评估申请人的研究方案是否可行,申请样品量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相关研究能力,所属单位是否具备月球样品保存与测试条件等;另外,在会议表决时,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参会专家同意,申请方能通过。

事件回顾

年12月17日1时59分,赴月球“出差”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一次性带回了克月壤。

今年4月,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发布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44个科研样品,共56.克月壤。随后全国有23家科研机构的37名使用责任人,提出85份申请。

今年6月,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第一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中大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肖智勇作为使用责任人参加。最终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13家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对应21个样品,约17.克月壤。那么,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又将如何用?

1将对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认识

全世界科学家对美国阿波罗样品已经研究了50多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获取的月球样品是人类从月球获取到的最新月球样品,科研价值巨大。

在北京接到了珍贵的科研月球样品,中山大学大气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行星地质科学研究团组带头人肖智勇副教授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样品接收回去后,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中大团队将着重瞄准月球撞击过程和撞击历史开展样品分析研究,接下来对样品进行精细的地球化学研究。

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朱日祥表示,对嫦娥五号样品的科学研究主要会有三方面进展:一是培养人才。过去,中国科学家基本拿不到阿波罗月球样品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研究队伍了;二是采样区是经过大量研究与论证的,有可能对月球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有突破性认识;三是对我国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申请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火山活动年龄、月球演化过程等方面。”朱日祥介绍,嫦娥五号样品与过去人类获得的月球样品不同,通过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将对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

份申请获通过,正制定国际合作相关规则

此前,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规范月球样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以发挥其科研价值与社会效益。为了实现“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目标,按照《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抓紧筹建了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介绍,综合考虑专业、学术成就等因素,经过广泛沟通和充分酝酿,聘任9名专家组成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

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成员

委员会主任: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朱日祥

成员: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院士徐义刚

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院士侯增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郑永飞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研究员万渝生

北京大学研究员沈冰

南京大学教授惠鹤九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还制定了《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章程》,明确了专家委员会职责和工作程序。随后,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在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线发布,并开始受理借用申请。

至申请受理截止日,共收到来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方面的23家科研机构的37名使用责任人提出的85份申请。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发放总量共17.克。

3火星采样、小行星采样已列入长期规划

嫦娥五号共取回了克月壤,弥足珍贵。据悉,各科研单位将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护样品的原始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研究带来的样品损耗,严格按照申请书上的研究方案开展工作,做好研究全过程的详细记录。

针对样品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损耗问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师、地面应用系统总师李春来告诉记者,由于月壤颗粒非常细,也容易带电,极易吸附在接触样品的处理工具上,因此我们在处理样品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样品的工具类型,并对接触过样品的工具进行样品回收处理。

“但是,在光片的制备过程中,由于需要将月壤颗粒磨出一个平面来进行微区分析,因此磨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光片上颗粒样品极微量的磨损。”李春来说。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这次是我们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的发放,未来还会按计划、按程序不断有新的样品公布和发放,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加入月球样品的研究。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合作,联合国外科学家共同参与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嫦娥六号还要完成月球采样返回,火星采样、小行星采样已列入长期规划。从工程管理到科学研究,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方式,使月球样品研究产出更多成果,取得更多科学发现。”刘继忠说。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员们在4年多的执行任务期间,带回公斤月岩。图为编号的月球样本是某种玄武岩,被保存在充满流动纯氮气的不锈钢柜里。

科学研究月球资源开发

目前已经知道几乎整个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细粉状的风化物质——月壤。月壤是人类用于研究月球的样本,实际上月壤指的不仅仅是月球上的土壤,还包括卧或埋于粉状风化物中的直径数米的岩石。由于长期的小天体撞击,大块的基岩仅出露于陡峭的山脉、撞击坑和火山通道的峭壁等处。

在人类的探月历史上,有很多航天大国都曾去到月球采样。

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从月球丰饶海取回了一块克的小样本。月球20号探测器和月球24号探测器则分别从阿波罗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采集到了55克与克样品。

年7月至年12月,美国通过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载人飞船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7千克。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红色玻璃形式颗粒,这些颗粒一般富含铝、硫和锌,它们是在月幔部分融化过程中,于月球表面下约千米深处形成,因火山活动而喷出到月球表面。通过对样品的分析与实验证实,月壤和月岩中氧化铁的含量很高,从中可以制取水和氧,未来可利用月面物质支持月球基地的运行,并为登月飞行器补充燃料。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在采集回来的样品中发现了核聚变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规模,月球上的氦-3用于核聚变发电后能够满足人类约1万年的能源需求。

月球上的土到底有多贵?

由于从月球上挖下来的土,都归政府所有,一般来说是不会拿来卖的,不过却有一个例外。

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3粒小型月球岩石,这是年由苏联月球探测器从月球取回的,最终以85.5万美元成交。

据苏富比拍卖行介绍,这3粒月岩尺寸不大,在2x2毫米到1x1毫米之间,是人类得到的首批月球岩石标本,极为珍罕。据悉,这些月球样本是苏联“月球16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于年采集的,最初由苏联政府赠给其早期火箭和卫星项目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SrgiPavlovichKorolv)的遗孀尼娜?科罗廖娃(NinaIvanovnaKorolva)。

由其遗孀在年12月首次经苏富比公开拍卖,因而合法流入收藏家市场。

这3粒岩石的总重量为0.2克,拍出了85.5万美元,以此计算,每克月球岩石的价格应该为.5万美元。以今天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大概为.7万/克。

此次样品发放总量共17.克,合计价值4.9亿元。

当然,对于月壤的研究是不能以值多少钱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月球及行星探测等任务奠定人才、技术、科学、工程基础。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jc/8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