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看到好几条新闻,在北京、济南、上海的多家幼儿园和小学里,孩子们集体出现呕吐的情况。
17年第一季度,北京接报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聚集性疫情起,当孩子被感染后,主要症状是以呕吐、腹泻为主,其中涉及到幼儿园及学前机构82起,69起发生在小学,北京有14个行政区域均有诺如病毒疫情报告。
——北京市疾控中心4月份通报
到医院时,有些孩子已经呕吐5~8次,喝水后间隔几分钟也会呕吐,已经严重脱水。近60名医院东院进行治疗。
——济南东部幼儿园4月13日呕吐事件
上海闵行区某幼儿园二月份陆续出现部分幼儿呕吐现象,一个班29人10多名同学发生呕吐就医。
——上海市东方网报道
看完之后真心吓了一跳,想我们自己在家给孩子做好了一切家居安全和护理卫生,但孩子一到幼儿园后,要不因食品卫生得病,要不因诺如病毒得病,那可怎么办。看到新闻中描述的孩子的病症,想想要是自己的孩子经历一场,得多揪心。
在经历这个疫情的过程中,宝宝最无辜,一个乖乖的小天使突然变成了上吐下泻、哭闹不止,想着也很辛苦的小病号,这也给了毫无防备的爸爸妈妈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因为孩子的肠胃实在是太脆弱了,有时候真不知道为啥就中招了,眼看着家里的孩子病恹恹,父母也是会很焦头烂额。又值春夏,宝宝几乎是最容易受腹泻和呕吐、发烧困扰的群体。
腹泻(戳链接查看)的专题我们之前写过,这个文章也曾被丁香园转载,发烧(戳链接查看)也同样是我们用心采写的护理文章,今天把护理三部曲也补齐了,孩子生病的另一个极其普遍的症状是呕吐,几乎可以排到前三。
即便再忙,也要花时间好好学习一下这类的知识,知己知彼,才可以更有把握陪好宝宝渡过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今天的文章和家居护理三大常见病(腹泻、发烧和呕吐),大家也要收藏起来呢!
到底什么是呕吐?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呕吐是由于食道、胃或者肠逆向蠕动,使食道或者胃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因为口鼻相通,有时候呕吐物也可能从鼻子里喷出来。
呕吐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有五花八门的原因:外界刺激、肠胃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异常……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呕吐。
虽然场面惨烈,但呕吐本身是必要的身体保护体制,它能排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提示身体有异常情况。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一味地想着如何止吐,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呕吐的时候,我们必须细心观察分析,及时记录情况协助医生诊断。
孩子吐了,我们除了清理现场,还需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情。
1观察孩子身体其他方面的症状
呕吐的原因有很多,不管具体是什么原因,常常会导致除了呕吐以外的其他症状。所以,除了呕吐本身,我们也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其他的症状。
是否有发烧和腹泻?
如果孩子出现“呕吐+发烧+腹泻”的情况,这通常是肠胃感染症状。有的人把它叫“肠胃感冒”,有的人叫“肠胃炎”,实际上就是肠胃受到了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
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6个月到2岁的孩子是这种病毒最容易攻击的对象。通常是从呕吐开始,然后接着腹泻4-8天。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成熟的轮状病毒疫苗,口服接种也很方便,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不受轮状病毒的袭击。
另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诺如病毒,最近几次幼儿园和小学的集体呕吐事件就是它惹的祸。诺如病毒冬天高发,通过唾液可以传染,而且传染性很强。更让人郁闷的是,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的疫苗。不过诺如病毒导致的症状没有轮状病毒那么厉害,一般1-3天就会改善。
除了病毒,孩子也有可能吃了不新鲜、不干净的食物,被其中的细菌感染了肠胃,导致呕吐和腹泻。
是否有红疹?
如果孩子在吃过某些食物(特别是他们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食物)之后呕吐,同时在嘴唇、脖子、膝盖、肘部出现红疹,有可能是食物过敏的症状。这时要观察孩子还有没有其他更严重的过敏反应,还要好好排查一下之前吃过的食物,找到可能的过敏源。
是否有疼痛?
“呕吐+疼痛”有可能是因为肠胃结构问题导致的,这种情况就不是简单的“吐出来,过几天就好”。
对小宝宝来说最需要注意的是肠套叠,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腹部急症。如果孩子在呕吐的同时,还有一阵一阵的肚子疼痛,我们就要注意了。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如果肚子痛,会哭闹、双腿弯曲卷在肚子上,也有可能不能让人触碰肚子。
另外,下腹部疼得特别厉害的时候也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是急性阑尾炎的一个症状。
孩子一旦在呕吐的同时哭闹喊疼,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真正的问题比呕吐本身要严重得多。
2观察孩子呕吐物的颜色性状
呕吐物确实是让人难以直视,平时我们都是避之不及。可是孩子吐了,打扫干净绝对不是首要任务,我们真的需要忍着恶心,看看呕吐物里是不是有危险的信号。
是否有黄绿色液体?
如果孩子的呕吐物里有黄绿色液体,首先根据最近一两次进食判断是不是食物,如果不是食物,很有可能是胆汁。这说明孩子可能有肠阻塞、肠扭转的情况,一定需要尽快去看医生。
是否有血?
如果呕吐物里有暗红色的血块(当然,首先还是要排除食物因素,胡萝卜、红枣、番茄、红心火龙果这些食物都有可能看起来像血),甚至是鲜血,说明孩子的食道或者胃部出血了。
呕吐物可以见到血色物质,只要排除是食物颜色,就要早点看医生。
3了解孩子呕吐之前发生的事情
除了仔细观察孩子呕吐现场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开启回忆模式,好好把孩子之前的各方面情况都想一想,有了“上集回顾”,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判断呕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是否有剧烈运动?
肠胃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有全身性的剧烈运动,有时候的确会导致肠胃的激烈反应,表现出呕吐的症状。别说孩子,我记得中学体育课上跑米,好些同学都会因为跑得太用力,冲过终点线就开始哇哇地吐。
是否有大哭大笑?
大哭大笑的时候,孩子会突然吸进大量空气,气管、食道都被强烈地刺激,有时候还会咳嗽,这些都可能导致胃部剧烈收缩而吐。我家孩子有过很多次因为哭得太厉害,咳嗽几声之后就把上一顿饭统统吐出来。
是否有情绪激动?
肠胃的收缩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所以人的情绪也会影响肠胃功能。有些孩子在经历过很强的情绪波动后,特别是惊吓、恐惧、紧张等等,也有可能出现呕吐。
是否有摔倒碰撞?
孩子平时磕磕碰碰不少,一般来说没有大问题。但是,如果头部受到撞击之后,孩子有呕吐的情况,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这时的呕吐可能说明之前的头部撞击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医院进一步检查。
是否和生病的孩子接触过?
如果孩子的小伙伴们也同样出现了呕吐的症状,或者最近爆发了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孩子就很有可能接触到了这些病毒而被感染。
是否吃了特别的食物?
特别的食物包括:生的食物(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的肠胃炎)、第一次尝试的食物(可能导致过敏)、过冷过辣的食物(可能导致肠胃被过分刺激)、吃得太多(单纯地导致胃里装不下)……
呕吐当天和前一天的进食情况是很重要的信息,尽量回忆起细节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孩子的呕吐到底是因为什么。
呕吐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太复杂,我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医学训练,其实很难直接从表面症状直接判断出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总结了这么多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能力自己处理。而是想让大家了解,孩子呕吐的时候,我们应该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不管是在家观察,医院,这些信息都对下一步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什么情况下要去看医生
有时候,呕吐可能提示孩子有严重的身体异常,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沉着冷静,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警惕,不能大大咧咧地认为吐出来就舒服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了下面这些症状,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医院请医生来处理。
呕吐物里有血或者胆汁
孩子觉得身体有严重的疼痛
多次剧烈的呕吐,或者呕吐时间超过24小时
肚子肿胀
痉挛
特别没精神,或者特别烦躁
喝水都吐,导致水分摄入不够,出现脱水的症状,比如嘴唇干燥、眼泪少、尿少。
如果孩子的呕吐还没有达到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的症状,可是我们实在觉得拿不准的时候(对新手妈妈来说更容易如此),还是稳妥为上,尽早就医。看医生的时候不要慌张,根据前面提到的思路,把孩子的相关情况详细地告诉医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作出诊断。
在家如何护理
如果选择在家进一步观察,或者看过医生之后,确认不需要额外的医疗措施,只需要在家休息,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护理要点,一定要记牢哦。
谨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记得去年看到过的新闻,孩子睡梦中呕吐,不幸被呕吐物堵塞了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孩子呕吐后,要让他身体前倾或者侧躺,让口鼻里的呕吐物能够流出来。呕吐症状没有完全消失之前,孩子睡觉时也是有可能呕吐的,我们就要更加注意,多去查看一下孩子的状况。
谨防脱水。
呕吐导致水分摄入不够,很容易造成孩子脱水。所以在开始呕吐的时候,我们就要少量多次地给孩子补充水或者电解质液,预防脱水的发生。一旦出现真正的脱水症状,就不要在家耽误了,医院。
谨防过早进食。
有的人特别担心孩子吐了之后会营养不够,刚刚吐完就着急地给孩子喂食。其实孩子一顿两顿少吃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过早进食反而会进一步刺激还没有恢复的肠胃,导致更严重的呕吐。正确的做法是先确保水分的摄入,如果孩子状态比较好,少量地喂流质的淀粉类食物,之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一点点慢慢恢复饮食。
生病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道坎,看着平时活蹦乱跳一刻不停歇的小家伙病恹恹的没精打采,真的恨不得生病的就是我们自己。
尤其是呕吐,看起来来势汹汹,收拾起来又是一片狼藉,深更半夜孩子一边哭我们一边换床单,真是没有黑夜痛哭过的妈不足以谈人生……
呕吐对于孩子来说太常见了。除了来势汹汹的病毒感染,孩子有时候吃撑了多跳两下也会呕吐不止。作为父母,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和呕吐物的状况,看了这篇文章,你会不会感觉松了一口气呢?在孩子生病和呕吐期间,父母也要事先明白呕吐的各种原因和应对方法,真正面临的时候才可以心中不慌。
也再次提醒大家,呕吐是孩子的一个病症的表现,如果出现次数频繁,而且状态加剧,一定要迅速就医。有任何不确定,任何没把握,都要立刻咨询医生,谨遵医嘱。
回复关键词「护理」可以获得家居护理常见病(呕吐、腹泻、湿疹、过敏等)的相关资料和护理方法。
本文已由医学顾问审校无误。
医学顾问:古锐医生。广州天爱儿科创始医生,原广州市妇儿中心儿科主治医师,美国心脏协会BLS主任导师、PALS导师,“培儿屋”儿童保健普及社创始人,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科普讲堂特聘讲师。
新浪微博:
儿科古医生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