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和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病因
1.原发性:发生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找不出明显的器质性因素,诱因可能有:1呼吸道感染2胃肠道感染3胃肠道功能紊乱4食物过敏的因素。
2.继发性:由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道息肉、腹型过敏性紫癜引起。
临床表现
腹痛肠套叠的主要症状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
2.呕吐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可活动、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发病急,伴有呕吐和腹痛,同时大便可带血而与肠套叠相混淆。但细菌性痢疾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黏液和脓血,早期体温即可高达39℃以上,腹痛不及肠套叠剧烈,腹部无肿块扪及。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吞噬细胞。而肠套叠大便镜检以红细胞为主。
阑尾炎2岁以下的婴儿患急性阑尾炎者少见,且阑尾炎一般无血便,其腹部肿块发生较肠套叠为迟,多在阑尾炎未及时手术形成包裹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腹型紫癜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粪便暗红色或血红色,腹部有压痛,但无肿块,可并发皮疹、关节痛或血尿。值得警惕的是,腹型紫癜由于肠功能紊乱,可并发肠套叠,必要时可做X线检查加以鉴别。
出血坏死性肠炎临床上多表现为便血、腹痛、呕吐。大便呈洗肉水样,伴特殊腐败腥臭味,早期即有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其他尚有绞窄性内疝、肠扭转、结肠息肉等肠道出血性疾病,有时亦可误诊为肠套叠,均可经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仔细鉴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