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无小事,吐奶是新手妈妈每天都要面对的状况,不知所措者有之,焦虑不安者亦有之。
其实吐奶并不可怕,只是消化道发育阶段的“常客”。想要更好地缓解宝宝的烦恼,就不要错过这堂重要的吐奶必修课哦!
新生儿的胃容量像弹珠大小?是的。别惊讶,当您想到新生儿是这么幼小,就会很容易理解了。出生仅一天的婴儿的胃仅仅像弹珠或葡萄那样大而已,出生十天的婴儿的胃体积则发育到如鸡蛋那样大。
所以,当妈妈喂食30毫升或60毫升到这么小的空间里时,宝宝的胃很容易胀满——胃里装不下的奶就被吐出来。婴儿的消化系统需要长达4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面运转。
新生宝宝不容易消化蛋白质?是的。新生宝宝的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对蛋白质的消化功能差,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现象。
新生宝宝的胃是“躺”着的?是的。吐奶跟宝宝胃部形态发育也有关系,新生宝宝的胃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而成人的胃部,从正面看是竖立的,状态也比较稳定。
新生宝宝的贲门“关不紧”?的确。人的胃的入口与食管相连,叫贲门,而新生宝宝的贲门比较松,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
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如果增强运动协调能力和肌肉张力,尤其是胃部和食管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肌肉张力,会更好地把食物留在胃里,减少吐奶。
需要避免的护理方式1、奶嘴型号不合适,过大或过小。
2、喂奶时让奶瓶保持水平。喂奶时应使奶液始终充满奶瓶前部,不留进空气的间隙。
3、躺着喂奶。抱着宝宝喂奶可使宝宝吸入的奶汁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
4、喂奶后马上让宝宝仰卧。应该竖着抱宝宝20~30分钟,让宝宝尽量不要仰面躺着。
5、喝完奶再给宝宝换尿布。换尿布、按摩、抚触、洗澡等应安排在喂奶前。
6、给容易吐奶的宝宝多次喂哺。每隔3~4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
7、不检查宝宝的鼻腔就哺乳。喂奶前妈妈先看一下宝宝鼻腔是否阻塞。
注意分辨宝宝吐奶的异常情况吐奶是绝大多数小宝宝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只需喂哺方式正确,选择的配方奶粉适合宝宝肠胃消化,就能避免吐奶的发生。
一旦出现异常吐奶,妈妈医院及时就诊:
1、首先你要判断宝宝是一般的吐奶还是呕吐。呕吐通常比一般的更用力,而且吐出来的奶量也比较多。宝宝吐奶只是吐出一些刚吃的东西而已,如果宝宝看起来很难受,他多半就是呕吐。
2、如果宝宝体重没有正常增加,医院看医生。
3、如果不是单纯的吐奶,宝宝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医院。
4、如果你看到宝宝的呕吐物里有绿色的胆汁,医院。
宝宝持续吐奶如何保证营养?由于小宝宝胃肠道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胃内分泌的胃酸和肠道内的蛋白消化酶以及乳糖酶分泌的量很少,并且肠道内绒毛膜上皮的屏障保护作用也还比较差,胃酸PH值较成人高,所以对蛋白质的消化力较差,很可能会引起溢奶或肠胃反流的状况,吐奶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如果宝宝持续吐奶,容易造成营养缺失,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宝宝延迟达到关键的成长里程碑。
针对由宝宝生理特点引起的正常吐奶,国际上最新研究给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我们把配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比作一整串珍珠。有时候,宝宝很难消化一整串长长的牛奶蛋白,或者他/她会对牛奶蛋白敏感,使胃部起反应,从而出现吐奶的症状。
现在,我们找五个点把那串珍珠断开,就可以得到五六小串珍珠了。这些部分水解的蛋白质,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
如果把这些小串珍珠再次分解,就会得到更小的牛奶蛋白片段,这就是更易消化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当蛋白分子被分解为更小的片段时,宝宝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消化不适,吐奶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防止吐奶四大喂养经1、正确的喂奶姿势很重要。新手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一定要把宝宝抱在怀里,让宝宝的身体与水平线处于45°角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就会很自然地流入小肠,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吐奶的概率。妈妈们千万不要图省事,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吃奶,这可是预防宝宝吐奶的大忌哦。
2、宝宝吃完奶不宜马上仰卧。喂奶后,最好把宝宝竖抱在身上20~30分钟,不要急着把宝宝平放在床上。把宝宝放在床上时,先让宝宝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3、帮助宝宝拍背、打嗝。给宝宝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通过打嗝排出吃奶时吸进胃里的空气,一般轻拍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可是防止宝宝吐奶的最好办法。
4、掌握好每次的喂奶量。为了防止宝宝吐奶,妈妈们还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就是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适当增加。
新生儿大部分是生理性呕吐对新生儿来说,呕吐的原因虽然多,但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在新生儿期间,孩子的胃腔容积很小,而且胃呈横位,神经控制不协调或食管末端的肌肉相对松弛,喂得太多,或吃进去过多气体,或者喂完奶后孩子活动得过于剧烈,都可能导致吐奶。这种吐奶孩子往往没有什么痛苦的表情,只要不是太频繁,也基本不影响发育。
对这种吐奶可以通过改进喂养的方式,比如少量多次的喂养,避免孩子饿得很厉害得时候再喂,也可以在喂奶后竖起来拍拍背,让孩子打嗝把胃内的气体排出,多竖着抱抱,这些都可以减少孩子吐奶。
随着孩子的生长,胃腔容积逐渐增大,胃也逐渐变得更竖立,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增大,当孩子会坐立后,吐奶会越来越少。
八种呕吐需要警惕最好就医也有一些呕吐是由比较麻烦而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有的还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就最好找医生看看:
1、刚一出生就频繁吐泡沫,一喂奶就呕吐呛咳,要小心是不是有食道闭锁。
2、出生当天或数天内频繁呕吐,尤其呕吐物为黄色或绿色的,表示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的畸形,比如肠旋转不良、肠狭窄、肠闭锁之类。
3、呕吐的东西为血性的或咖啡色的,表示孩子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4、呕吐的同时伴有肚子胀,这种也需要警惕肠梗阻,如果同时有排便困难要警惕有没有巨结肠,有疝气的还需要注意肠子有没有卡住。
5、呕吐的同时伴有血便,如果同时有腹泻可能是普通的肠炎,但也要警惕肠套叠、坏死性肠炎、肠扭转之类的危险疾病。
6、呕吐的同时有发烧,这种需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包括消化道本身的感染,颅内感染、中耳炎,以及一些全身的系统感染。
7、孩子吃奶后很快就出现呕吐,而且呕吐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2周到4个月之间的孩子,要小心幽门肥厚性狭窄。
8、如果孩子吐奶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也需要警惕有没有遗传谢性疾病,或者需要手术处理的胃食管返流。
呕吐与哪些疾病有关?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导致呕吐最常见的还是胃肠炎,比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病毒或细菌性肠炎,这类孩子往往伴有腹泻,需要警惕有没有脱水。
如果同时有肚子痛的要警惕阑尾炎;头部外伤之后的呕吐,还要警惕有没有脑震荡、颅内损伤、出血等;比较少见还有颅内肿瘤,这类孩子往往伴有精神反应的异常;还有些呕吐是爆发性心肌炎引起的,虽然少见但偶尔也会碰到。
面对不明原因的呕吐,家长自己没把握的时候还是应该找医生检查一下。
文_搜狐育儿
图_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