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浦江财富”小字,一键订阅靠谱易读的金融资讯。
一、牛市不可言说的“痛”:行情好了,基金经理走了
牛市来了,基金经理走了。牛市给基金行业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公募基金却经历着人才流失的痛苦阶段,一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纷纷离职,其中“奔私”成为主流去向。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位,而年、年、年同期分别有40位、43位和76位基金经理离职,今年的数据创出了同期基金业离职人数的历史新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5年4月,三年以上基金经理的占比仅为39.17%,创出近三年来的新低,意味着在基金行业打拼多年的骨灰级老将和明星基金经理加速“奔私”步伐,迫使越来越多的“小鲜肉”被推上历史前台,管理着日益增长的公募资产。
二、投资跟着基金经理走:老将、鲜肉各千秋
于是乎,牛市中选择基金经理的难度不升反降。一方面,投资能力有过历史业绩佐证的可选基金经理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新基金经理中选择“千里马”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然而,从绝对收益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权益类产品都取得了正收益,这反而会给投资者一个“买啥都涨”的假象,削弱了研究的附加值。实质上,甄选出优秀的基金经理依然有助于我们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而不是让收益在毫无控制的情况“漫天飞舞”。
当“奔私”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能拥抱哪些基金经理?在研报中,我们将从团队稳定性、近三年未更换基金经理的产品,以及去年9月以来任职的“小鲜肉”基金经理的业绩来剖析目前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现状。
1、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分析:团队稳定是必要条件
首先,我们统计了主要基金公司(资产规模排名前50)14年9月以前成立的权益类产品在14年9月至15年5月这段时间更换基金经理的情况,发现新华、银河、光大等公司维持了投资团队的稳定,基本没有发生或很少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而上投、长盛、泰达、东方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变更较多。诚然,基金经理的大幅变更并不一定会造成业绩的波动,但是在牛市中投研团队的稳定更有助于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的整体表现,汇添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次,我们考察了主要基金公司(资产规模排名前50)14年9月以前成立的权益类产品在5月15日历任基金经理的数量,探索这个公司历史上基金经理的变更频繁度。我们发现,除了前海开源由于成立年限较短,历任基金经理人数较少外,其余基金经理变更频繁度较小的公司有浦银、富国、华商、汇添富、国富、建信等,而这些公司恰恰也是近年来整体业绩位居中上游的公司。
最后,我们对基金公司所有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作了统计,发现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分别是银河基金、华安基金和南方基金,3年以上经验基金经理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有兴全基金,南方基金,银河基金,汇添富基金和诺安基金。
结论:虽然变更并不意味着业绩的下滑,新老交替更新换代是正常现象,但是投资者仍需规避那些历史上和今年以来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公司产品,选择投资团队相对稳定,业绩经过历史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所属的基金公司才是最稳妥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