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腾讯发布了未经审核的第四季度综合业绩及经审核的全年综合业绩。至此,BAT三家的年全年综合业绩财报全部出炉,明面看来,各家财报都是花团锦簇,欣欣向荣。
不过财报这个事儿向来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就拿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朋友圈来说,他觉得创造了个财富自由的家庭很了不起,但还个角度来看,对于这个结果,也许投资人抹一把辛酸泪,名之外需要寄人篱下的去哪儿员工也会心情不佳。
所以今天不想聊财报,想聊聊财报之外的那些事。毕竟比较BAT这种生态级别的体量,除了场内,更多功夫在场外。年,BAT延续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收割的较量,通过投资布局构建服务生态,而本文将致力于盘点BAT三家在年的布局逻辑与生态版图。
阿里:现金在手,投资并购阿里在年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不差钱买买买,当然,这种做法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在非核心业务领域,阿里选择了投资或收购的方式进行布局。
在传媒领域,先后斥资入股《北青社区报》、SMG、36氪、虎嗅网、第一财经、二十一世纪传媒等大江南北多家细分领域媒体,近日又传出将全资收购合一集团的消息;在电影领域,阿里则战略投资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
在金融领域,阿里收购了数米基金,同时成立股权众筹平台蚂蚁达客,正式开业网客银行,此外芝麻征信进一步场景化和蚂蚁聚宝、蚂蚁金融云等产品的推出也进一步完善了阿里版图里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而在阿里一直久攻不下的社交领域,阿里选择了向阅后即焚式图片分享服务商Snapchat投资2亿美元,师夷长技的曲线救国方针是否有效,目前还不得而知。
而在一些关键领域,阿里则选择亲自下场,例如年大热的O2O领域,在新美大合并后腾讯可能占据主导局面的情况下,阿里直接选择了退出,转而宣布斥资40亿扶持“亲儿子”口碑网。此外,在和阿里核心业务电商息息相关的物流领域,阿里也亲自出手将圆通速递拉入阿里系阵营。
相关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年的投资、并购可谓是高歌猛进,在全球投资、收购了超过65家的公司,一半以上继续延续大手笔战略投资,估算其投资金额超过亿美元。投资公司数量相比年同比增加60%以上、金额增幅超过7.6%。
总的来说,阿里的布局逻辑分为两条线:在传媒、电影、音乐和金融等核心业务的护城河领域侧重用投资的方式搭建版图;而在核心业务和关键领域,阿里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来完善自身业务的生态闭环。
腾讯:以退为进,不争为胜进入年的腾讯的业务布局思路,与阿里巴巴有很大不一样,腾讯这几年更多在做减法,尤其是在电商、搜索卖掉之后,选择了聚焦+财务投资的形式。而这种做法实现了道德经中描述的“夫唯莫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状态。
其中腾讯版图的聚焦点在于连接+内容。连接方面是指主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