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远这个小孩经历了什么

——加linweipei咨询——

(胆小慎入)

6月份,我接诊了一位来自安远的小病人,他真的很小,因为那天是他出生的第一天。然而,映入我视野的是这样的画面:

手术前

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腹壁发育不全,腹壁全层有缺口,内脏自缺损处有脱出,是一种罕见的畸形,学名叫腹裂。

“要救这个小孩,就去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吧”当地卫生院的医生看到新生儿病情危急,给出建议。于是,心力交瘁的孩子父亲和奶奶,带着孩子由转送至我们面前。

“医生,我们虽然来自农村,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孩子的命请你一定要救啊!”孩子的爷爷说道。然而,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疾病一定要救就可以救得到的。

由于宝宝先天性腹裂,怀胎10月,他的消化道一直浸泡在羊水里,表面覆盖了厚厚的纤维素,肠管水肿、粘连,像一碗粘在一起的饺子一样,如果不把肠管分开,肠管可能因为折叠而不畅,也发现不了合并的其他畸形,但如果要分开,就要保证肠管壁(饺子皮)不被分破,手术时间还要越快越好,因为这个宝宝已经足够虚弱,已经不能坚持太长的手术了。

还有个不好的消息,宝宝腹腔由于发育差,容量小,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外露的肠管,勉强把肠子塞回去,是关不了腹的,强行关腹,将会导致腹压巨大,影响呼吸,甚至导致肠管直接缺血坏死,后果是灾难性的。对于腹裂的患儿,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二期手术,第一次用收纳袋将肠管保护起来,缝于腹壁上并悬吊10天,等待腹壁的发育,再将肠管放回并关闭腹腔。

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医学伦理,都要求我们将病情充分告之,但当医生久了,你就会知道,因为医学知识的不对等,所谓充分告之,很多时候是你努力靠近,却难于达到的目标。家属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个手术到底有多难,风险有多大。甚至你自己,无论你准备的多充分,在上手术台前,你都不确定自己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手术中

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了,肠管已经分离好了,孩子合并有肠旋转不良,这也是个先天性疾病,也一并处理了,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选择分期手术,还是直接关腹?分期手术相对安全,但也不是没有风险,因为肠管暴露在外,致死性的感染风险也是有的,而且家属经济困难,二次手术费用对他们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希波克拉底说过,知道患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这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权衡利弊,我选择了直接关腹。做这样的选择我不是盲目的,首先得感谢我的同行,在宝宝转运之前,已经开始了胃肠减压,并且转运的十分迅速,使得术中肠管积气较少,其次我们在术中充分挤压肠管,将胎便自肛门排尽,这样,我们把空瘪的肠管完全回纳腹腔之后,压力不甚巨大,最后,我有坚强值得依靠的战友,我们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术后可以去他们那上呼吸机,我相信他们可以让这个宝宝坚持下来。当然,这只是我的分析,如果分析错误,后果是严重的,我又一次把压力留给了自己。

当手术终于成功结束时,我长叹一口气,当护士把我手术衣脱下时,才发现汗水已经浸透了洗手衣。这对于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成人外科医生或许难于想象,因为他们的手术室,在夏天是开着冷气的,而我们新生儿的手术室,夏天仍然是开着暖气的。走到手术交谈室,家长总是急切的问手术是否成功。我淡淡的说了句,手术一期完成,接下来将转至NICU。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因为术前已经充分告之,而且转至NICU一般也提示病情的严重。但家属永远不会知道,在手术台上医生经历了什么,孩子经历了什么,也永远不知道,医生的选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对医生自己意味着什么。

他们只知道,医院,医生给做了手术,孩子救到了。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孩子在逐渐康复中,对医生而言,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呢?

7月11日,孩子健康出院。愿孩子从此顺遂,茁壮成长。

手术后

新生儿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吴书清

最后

小编只想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祝福你!

来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爆料/投稿/合作,联系14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便民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jb/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