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某于年1月2医院(以下或称被告)处住院待产,1月4日晚18:40分,贾某出现腹痛,家属找来医生,医生告知再等一下,如果还疼再叫医生。贾某持续腹痛至19:30分,家属再次叫来医生,医生排除早产征兆,考虑是肠梗阻,并对病人使用开塞露,但效果不明显,被告为患者做了腹部B超,后再未出现。当晚23:00、凌晨2:00,贾某因腹痛难忍,家属找过医生,但医生未采取任何措施。1月5日早上7:00,被告为患者进行核磁检查后决定进行肠切除吻合手术、剖宫产手术。年1月5日上午贾某娩出两名女婴,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贾某认为,被告在对其的诊疗过程中,贾某出现持续难忍的腹痛症状,被告未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导致贾某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出生后,因损伤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故将被告诉至法院。
法庭生理过程中,原告申请法院委托鉴定,鉴定机构认为:
1、贾某于年1月4日19:30,进晚餐一小时后自觉上腹痛,呈持续性绞痛;查体:腹部未触及宫缩,胎心/次/分,脐上腹部轻压痛,22:16腹痛有所加重,伴恶心、呕吐1次,经外科急会诊给予开塞露入肛排稀便一次,排便后腹痛无缓解。23:39给予禁食水,解痉补液补钾等对症治疗,5日1:5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较前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5.80mg/L。经二次普外会诊,认为目前无急性腹膜炎及剖腹探查指征;4时许,贾某突然腹痛加重,全腹疼痛,不能平卧,P次/分,R30次/分,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急行床旁超声示:胎心、胎动均可见,腹腔积液小肠增宽,管腔积液,医方考虑肠梗阻,但没有鉴别肠梗阻的类型,继续等待核磁检查,此时贾某的心率次/分,BP/76mmHg较前下降,强迫体位……待核磁回报小肠梗阻可能性大,原因内疝可能,腹腔积液。医方仍未当机利断剖腹探查,仍按部就班的转外科、请示、处理,当胎心出现一过性改变时,而由产科先行手术,直至9时分后普外科才行坏死小肠切除,医方存在诊疗过失;
2、术中探查:腹腔内大量血性腹水(m1),闭袢性肠梗阻、小肠坏死、肠系膜内病、弥漫性腹膜炎;切除cm坏死小肠;新生儿发育无异常,脐带水肿,Apgar评分1分钟均2分,5分钟均2分,10分钟均2分,新生儿抢救约1小时无效。新生儿的死亡与贾某的肠梗阻肠坏死有关;
3、贾某于年1月2日因孕34+周,妊娠期蛋白尿、糖尿病等入院诊治,住院期间突发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急行剖腹产,新生儿抢救无效死亡;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三周治愈出院。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常见肠粘连和肠扭转,临床表现同非孕期肠梗阻相似,妊娠期急性肠梗阻的处理,应根据梗阻性质、类型、程度、部位、全身情况以及妊娠的期限和胎儿的情况等,采取适当的措施。贾某因孕34+周(双胎),妊娠期蛋白尿、糖尿病、轻度贫血,入住医方产科,给予产科Ⅱ级护理,糖尿病饮食,床旁隔离,监测胎心及血糖,饮食控制及运动综合控制血糖;益血生、速力菲补血治疗,符合治疗常规。贾某住院第三天,进晚餐后感上腹痛呈持续性绞痛,解痉治疗无效,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白细胞及中性、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无宫缩,胎心正常,普外科会诊认为无急腹症,8小时后贾某突然全腹疼痛,不能平卧,脉搏、呼吸增快,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急行床旁超声:胎心、胎动均可见,腹腔积液小肠增宽,管腔积液,医方考虑肠梗阻,但没有鉴别肠梗阻的类型,继续等待核磁检查,贾某病情继续加重,当核磁回报小肠梗阻、内病可能,腹腔积液时。医方仍未当机立断剖腹探查,直到胎心出现改变而由产科剖宫生产后,才行腹部探查,此时腹腔感染,小肠坏死。医方手术时机较晚,对贾某的损害后果负有一定责任。被鉴定人孕34+周(双胎),妊娠期蛋白尿、糖尿病、轻度贫血;突发急腹症,病程进展快;怀双胎腹部较大,影响查体,诊断困难;采取手术治疗难以决定;病情复杂危重。自身疾病的性质是贾某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医方诊疗过失与贾某的损害后果有一定因果关系;
4、剖宫产婴儿死亡的后果与被告对于急腹症和肠梗阻的判断与处理不及时相关,贾某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休克对胎儿存在打击。
鉴定结论为:被告在对贾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与贾某损害后果有少部分因果关系。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法院的委托,鉴定机构向法院提交的鉴定意见指出被告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原告主张的致婴儿死亡存在少部分因果关系。法院对鉴定意见予以采信,结合过错情况和损害程度,本院确认被告责任比例为30%,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3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