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一直困惑、焦虑宝宝的这些问题吗?
宝宝为什么溢奶?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溢奶—胃食管反流:食管下括约肌间断性松弛,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溢奶。
宝宝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超过2/3健康婴儿都曾有过这种症状。由于食管下括约肌间断性松弛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反流和呕吐是最常见症状。
50%的健康婴儿3月龄前至少每天都有1次反流出现,而4月龄是反流症状发生最严重阶段(67%),在6~7月龄时开始下降(21%),在10~12月龄时渐渐消失(5%)。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与吞咽无关。与胃食管反流相比较,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胃内容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的症状或并发症,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1病史采集
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儿家长往往心情焦虑,常带子女数次就诊。详细的询问病史及查体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鉴别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1.1孕产史
母孕期是否服用药物;
母孕期是否有吸毒史;
母孕期是否吸烟;
患儿是否存在基因病;
患儿出生时是否有产伤、缺氧、感染、脓毒症;
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疾病背景或婴儿夭折。
1.2既往史
出生胎龄;
是否做新生儿筛查;
患儿既往有无手术史及住院史;
患儿既往及现在的用药史。
1.3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是什么,什么时间开始的
什么情况下症状可以减轻或加重
患儿最近是否生病或发烧
患儿是否烦躁易激惹,什么时候更明显
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比如弓背、腿顶着腹部、咳嗽、恶心、哽噎、僵直、皮肤颜色变化、呼吸暂停
伴随症状持续多长时间,每天发作几次
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还是混合喂养
母乳喂养患儿是否直接吸吮乳房以及喂奶间隔
配方奶喂养患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配方奶,奶粉是如何调配
每次喂养量及频率
喂奶时及喂奶后患儿多处于什么体位
在进食过程中患儿是否呃逆及呃逆频率怎样
有能观察到的反流、呕吐、喷射性呕吐,呕吐物的量和颜色
是否有腹胀、腹痛,腹部是否柔软
患儿是否每24h至少更换6~8次纸尿裤
排便时干硬还是柔软,便中是否带血,排便频率如何
2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儿在临床表现上也有所不同。
胃食管反流患儿:易发生反流,但常为无痛反流,不易激惹,生长发育正常,被称为“无痛苦的呕吐”。
胃食管反流病的婴儿:拒食、反复呕吐、体重增长不良、易激惹、睡眠障碍、常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喘息)、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弓背体位(特别是进食时),进食时有哽噎、咳嗽、恶心等症状。由此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3体格检查
由于无特殊检查可对该病进行诊断。因此,体格检查尤为重要,首先要回顾患儿身高、体重、头围并描记生长曲线。另外要注意有无有助于诊断的阳性体征: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声哑,Sandifer综合征,哽噎、恶心、窒息,腹胀,易激惹,反流、呕吐,体重减轻等。
4鉴别诊断
胃窦或十二指肠隔膜、十二指肠闭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牛奶过敏、半乳糖血症、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肠扭转)、Munchausen综合征等鉴别,相关症状体征见表。
5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造影:在年NASPGHAN和ESPGHAN的《儿科胃食管反流临床指南》中未将上消化道造影作为诊断性检查方法。
但对于反复反流、体重下降的婴儿可作为排除其他病因引起呕吐的选用方法:每次喂养量及频率。
(2)食管pH值监测。
(3)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4)胃食管显像。
(5)内镜和食管活检。
6患儿管理
6.1GER(婴儿)管理
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作为其一线治疗方案。
(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患儿可调整母亲膳食,试验性去除母亲饮食中的牛奶和鸡蛋2~4周;减少每次喂养奶量,增加喂养次数;避免喂食过多;亦可更换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3)注意体位:在进食时或进食后避免坐位、半仰卧位或仰卧位;进食后避免倒置和俯卧位;
(4)避免环境吸烟。
6.2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新生儿及小婴儿胃食管反流病促动力药物的有效性尚不明确,且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暂不推荐应用。
7诊疗流程
家长经常会因为婴儿反复呕吐和反流而去就医,医生辨别是否为胃食管反流表现,指南推荐诊治流程见图1。如为正常生理性反流,非药物治疗方法应该作为一线方案,并给予家长细致的指导,并解除其不安心理。
对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并且体重减轻的婴儿则须进一步检查,这些婴儿也许需要转诊、进一步检查和药物治疗。
要准确发现:有出现并发症风险的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而对于生理性反流的婴儿,医生、月嫂要让家长充分了解情况,解除其焦虑心理。
赵灿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