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感慨世间缺良医,
但我们是否自问,
这世间存在孕育良医的制度与环境吗?
下面这篇文章,让我们联想到很多,
诸如医者尊严、医学传承,还有这躁动的世界。
但幸亏有她,
她的“精”“新”不禁让人感动!
未完待续在湖北医院新生儿科,平均每年会收治千余名新生患儿。其中,危重新生患儿占比三分之二,早产儿占比三分之一。
当新生儿出生后被诊断出有严重病症时,年轻父母无一不感到焦躁不安,每当这时,吴素英总会沉稳地对家属说:
▲吴素英为新生儿做身体检查。
“不要放弃希望,请给我一点时间。”这句口头禅,是她30年严谨行医的总结,这句承诺使无数危重新生儿重生,使无数家庭重现笑容。
“不仅要把小孩的命救活,还要避免小孩出现后遗症。”60后的吴素英从当年的“吴阿姨”变成了现在的“吴奶奶”,而经她手救治的新生儿,从当初的襁褓之中也逐渐步入社会,成为家庭的支柱和社会的栋梁。”
请给我一点时间,创造生命的奇迹
3月5日,湖北医院新生儿科接到出诊电话,新生儿科主任吴素英立即带领急救团队赶到现场,将患儿安全接到新生儿科。经仔细检查发现,该患儿有重症肺炎合并张力性气胸及呼吸衰竭,吴素英带领她的团队,吃住在科室,经过三天三夜的守护,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只要科室来了危重小朋友,吴主任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守护在床边等待患儿转危为安。”新生儿科护士长吴华莉说。“几次吴主任累了,在病房里打个盹儿,喃喃的梦话里都在开医嘱,在吴主任的影响下,这种敬业精神成了我们整个科室的精神文化。
据吴素英介绍,医院新生儿科平均每年收治千余名新生患儿,其中急危重症患儿占三分之二,早产儿占三分之一,而在早产新生儿中,极低、超低体重出生新生儿占三分之一。
许多家长会因为新生儿病情危重担心失去孩子,或者留下后遗症。在家属绝望之际,吴素英会主动和家属谈心,给家属打气,“不要放弃希望,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们会力争创造生命的奇迹。”在她的鼓励下,家属重新看到希望,积极配合医生。经她治疗的患儿,很少有留下后遗症的。吴素英常说:“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的努力。这是一个医生的使命。”
曾经有一位母亲分娩时大出血,导致患儿重度缺氧、严重贫血、休克,家属担心孩子以后会有后遗症,考虑要放弃抢救。吴素英在了解情况后认为婴儿虽然病危,但仍有救治的希望,于是马上与患儿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并恳请家长给她3天时间。
吴素英的“不放弃”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在她的全力救治下,3天后孩子脱离了危险,家长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而且孩子出院后非常健康,没有留下后遗症。看到健康活泼的宝宝,病人家属喜极而泣,一个劲地念叨“幸亏遇到了吴主任,托了吴主任的福。”
“不要放弃希望,请给我一点时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吴素英30年辛勤的耕耘,来自她对儿科专业的热爱。她说,她没有其他的爱好,将每个来找她治病的孩子治好是她最好的享受。
救命、康复“一条龙”,成就一个家庭的幸福▲最爱孩子的吴奶奶。
3月20日上午8点,吴素英在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坐诊。
一位家长抱着宝宝前来进行身体检查,吴素英轻轻接过宝宝,虽已50多岁的她,立马变得童真起来,她温柔地看着宝宝,逗宝宝开心,在一番逗乐中,她完成了对宝宝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测试。“你平时在家就像我刚才这样,多和宝宝说话。”吴素英一边检查,一边耐心地叮嘱家长。
“我们的新生儿科和儿童康复中心是‘生命链’服务的两个环节,对可能发生后遗症的儿童早期干预及时康复是消除或减少后遗症的有效手段。早期康复治疗是提升儿童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减少社会成本的最好办法。”吴素英说。
去年,该院新生儿科接诊了一对28周的龙凤胎,一个是超低体重新生儿、一个是极低体重新生儿,吴素英将两个孩子救活后,让孩子坚持做康复治疗直到完全康复。出院后,孩子的父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专门做了一面锦旗送给吴素英,锦旗上“您的呵护,全民康复”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对于幸福的理解,吴素英说:“健康的宝宝、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成就了我们医生的幸福。我时常告诫科室里的医务人员,大家眼里看到的虽是患儿,但心里要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家庭的未来。”
吴素英对团队发展的要求很高,不仅临床要“精”,科研更要“新”。在吴素英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年年技术创新,科室医院的新业务、新技术奖。该科副主任彭芬获得了多项省级、地厅级科研项目及“恩施州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护士长吴华莉被评为“恩施州最美护士”及“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今年还被中华护理学会推荐为年“杰出护理工作者”候选人。
“医改就是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由于山高路远,我州老百姓外出就医困难,我们当仁不让地要解决恩施州及周边地区老百姓看好病的问题。”吴素英说。
吴素英正带领着她的团队,一步一步践行着“民大人”的梦想。每天都努力在圆每个被新生儿疾病所困扰的“家庭梦”。
相关链接01人物介绍吴素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专业,年6月获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现担任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恩施州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恩施州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湖北省遗传协会理事,湖北省康复协会理事,恩施州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恩施州新生儿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获得恩施州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副主编)3部。多次获得各级政府部门表彰,曾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02新生儿科湖北医院新生儿科是湖北省新生儿急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恩施基地、恩施州新生儿疾病质量控制中心,设有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病区、足月儿病区、感染病区、新生儿随访门诊、高危儿随访及早期干预门诊等。
新生儿科技术力量雄厚,能开展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技术、呼吸支持技术、Isure技术、神经重症监护技术(振幅整合视频脑电图监测、全身及头部亚低温疗法)、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技术、新生儿围手术期监护术、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脐动静脉置管术、高危儿管理、规范、温馨的新生儿护理技术等国内先进的新生儿技术。能治疗新生儿各种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综合征等。尤其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循环衰竭患儿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成功救治一名出生体重仅克、年成功救治出生体重仅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达国内先进水平。
作者|杜瑞芳
编辑|杨春萱编审|曾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