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三剖腹探查反复膈疝一例

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Schiergens学者等在Hernia杂志上发表了一个案例:经横腹切口无张力性补片修补成人先天性胸骨后膈疝,而后继发右侧膈疝。一起来看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0岁,以往被诊断为无症状性先天性胸骨后膈疝(又称Morgangri裂孔疝),出现进展性呼吸困难和活动时心悸6个月。

术前CT结果显示:胸腔内的肠内容物压迫右肺中下叶,导致肺不张,以及纵膈对侧早期偏移(图1)。

图1.术前CT扫描A:横断面显示肠系膜血管经胸骨后Morgagni缺损疝入右半侧胸腔(红色箭头指示膈肌);B:冠状面显示充满积气的肠道在胸腔内形成疝;C:矢状面显示Morgagni缺损的部位(红色箭头),以及导致内容物的转移

鉴于此,安排病人择期手术。

由于肥胖和疝的程度,病人接受了减重咨询以降低术后腹内压。在2个月期间,病人成功减重10kg。

第一次探查

由于疝尺寸太大,为便于对胸腔内内容物进行重新安置,以及助于疝囊切除;允许充分探查腹部和排除对侧膈疝;助于对小肠进行重新安置以免发生术后肠扭转和机械性肠梗阻,故决定选择经上正中横腹切口的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胸骨后缺损中位直径为7cm,大部分疝入的包括小肠(图2A)和大肠(图2B),还有整个大网膜。重新安置器官后(图2C),给予疝囊切除。经机械通气,不张的中下小叶肺组织重新膨胀,但发现了肺气肿大泡和少量气瘘。于是,经胸小切口放置一个胸腔引流管。

考虑到缺损太大,选择无张力性补片修补(异质性大孔径的、不可吸收的单丝网片移植物、PROCEEDTM),使用不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于与周围膈肌重合3cm处的膈肌上(图2F)。最终,大网膜缝合在移植物上以免局部粘连。使用标准连续缝合筋膜无张力关腹。

图2.首次探查术中所见A:蓝色圆圈显示缺损,小肠疝入胸腔;蓝色箭头指示肝圆韧带;B:横结肠疝入胸腔内;C:疝入器官重现安置后的术中位置,重现定位的疝囊;D:通过一个疝囊切口看到的重现膨胀的肺;E:完成准备工作和切除疝囊之后的位置;F:植入补片之后的位置

第二次探查

术后6个小时,经胸腔引流管排出的气体容量逐渐增加,并超过了换气量的50%,迫使再次手术。

再次剖腹术切除部分网片后发现右肺下叶一些大泡出现撕裂,经已存在的Morgagni缺损很容易地被缝合上,最后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包覆的胶原膜密封。胸骨后缺损再次经以上描述的细节所修补。

第三次探查

术后5天,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加剧伴有全身机能不全,以及严重的血清肝酶水平增加。胸部x线片显示右下肺区域新出现一个致密影像(图3A)。CT显示肝疝入右半胸腔,因此怀疑早期术后网片失败和MH复发(图3B)。

图3.A:再次剖腹术之前胸部X平片显示右下肺视野出现致密影;B:CT显示肝脏广泛性疝入右胸腔

但是,第三次剖腹探查发现右膈穹窿新出现一个半圆形裂伤,大小为18×6cm。起初的疝修补位置完整无缺,与新疝无任何关联。再次将肝重新安置后,为了提高稳定性和防止复发,使用Gore-Tex?补片无张力修补此缺损。病人恢复很好,到术后39个月时已经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再受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心悸之苦。

案例分析

术后疝复发的可能原因是:

1.已有的右侧膈肌萎缩,这可能是由于原发疝太大,在手术处理和/或导致的长期膈肌功能絮乱所致;

2.术中整块切除疝导致膈肌进一步的削弱和可能的周围组织受损;

3.由疝太大所引起的术后胸腹压梯度渐增,最终导致腹内脏器重新安置和机械通气的延长。

疾病认识

腹腔脏器经胸肋三角突入胸腔心膈角区,称为先天性胸骨后膈疝。本病较少见,占膈疝的3%-5%。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成年后发病者亦较常见。右侧胸腔多发,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若发生肠管嵌顿,可出现胸腹腔感染等表现。

纠正MH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疝复发、腹壁裂开、肺炎;少见的并发症包括胸膜瘘、心包积气。已知疝太大是一种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由于案例中疝太大了,建议早期进行手术干预。

在最近20年里,治疗膈疝的手术选择已有所扩展,包括少侵入治疗的术式,虽然它们创伤少、住院时间短,但是到目前为止,胸廓切开术一直是最常见的侵入性做法,尤其是因为切除疝囊更加适用于此法。剖腹手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被认为是最高的。在此案例中,选择剖腹手术是因为可以有效回纳MH内容物、评估对侧情况、以及评估和治疗腹内病理。

是否该切除疝囊是一项已被探讨的主要手术问题,但是相关文献的证据太低或者没有倾向性导致问题没有定性。此文献中建议最好不要做出切除疝囊的决定,以避免造成较大的膈肌损伤。

大多数研究推荐使用补片修补缺损,正如案例中显示的补片比膈肌本身更加耐用(在非原来补片区出现了新膈疝)。

责任编辑:程培训

问答

注:







































怎么治白殿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by/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