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不但能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肠梗阻?
肠梗阻病因较为复杂,有器质和动力方面的因素。
1、肠腔堵塞: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一般梗阻不重。
蛔虫引起的肠腔堵塞导致肠梗阻
2、肠管受压:肠粘连、索带压迫、扭转、嵌顿性疝、腹腔内肿瘤压迫等。
肠粘连引起的肠管受压导致肠梗阻
3、肠壁病变:先天性肠道闭锁、肿瘤、炎性狭窄、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4、动力障碍:急性腹膜炎、手术或毒素刺激、低血钾等使肠管麻痹,或神经刺激反射致肠管痉挛。
二、哪些人容易患肠梗阻呢?
1、先天因素:患者先天肠道发育不良,肠道有闭锁或是消化道发育畸形等情况,易引发肠梗阻。
2、其他疾病因素:
(1)在成人患者中,肠梗阻病因主要是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结直肠肿瘤。60%小肠梗阻因术后肠粘连引起,包括阑尾切除、结直肠外科手术、妇科手术和腹内疝手术后。
(2)在儿童患者中,肠梗阻病因主要是肠套叠,即一段小肠收缩被套进邻近的一段小肠内。其他原因包括:腹内疝、肠道炎性疾病如克罗恩病、腹腔内脓肿、肠扭转、粪便干结、腹腔内异物等。
3、饮食因素:爱吃油腻的食物、爱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柿子)及生肉者,极易导致肠道内出现结石(过食柿子易致柿石)、寄生虫等异物从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三、如何识别?
人们可将肠梗阻特征性症状简单理解成“痛、吐、胀、闭”,儿童语言表达不清,当出现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腹部肿块,伴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因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肠梗阻病情变化复杂,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当有剧烈腹痛或其他上述肠梗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特别是阵发性绞痛时间越来越短,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甚至是持续性的腹痛时,需警惕有肠坏死的可能。
四、症状表现是什么?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梗阻部位以上剧烈肠蠕动,即发生腹痛。
2、呕吐: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此后呕吐随梗阻位置高低有所不同。
3、腹胀: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腹胀明显,遍及全身。
4、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
五、肠梗阻怎么分类呢?(有多种分类法)
(1)按病因分:
①机械性肠梗阻:指器质性原因使肠腔狭小而不通;
②动力性肠梗阻:主要是肠麻痹,常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十分多见。其次是肠痉挛,为阵发性。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
①单纯性肠梗阻: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②绞窄性肠梗阻:有肠壁血运障碍,肠管失去活力。
(3)按梗阻部位分:
①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以上;
②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注意!!!
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
(4)按梗阻程度分:
①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则称闭袢性肠梗阻;
②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能通过。
(5)按发展过程分:
①急性肠梗阻,多见;
②慢性肠梗阻,多为低位结肠梗阻。
另外,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的,可相互转变。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六、如何从影像诊断肠梗阻?
CT影像检查:主要会出现肠管扩张(一般来说,小肠管径大于3cm、大肠大于5-6cm为扩张)
肠梗阻患者肠管扩张,管径明显增大,在其中可以发现气液平面,或是全部充满液体,导致肠壁变薄。
肠梗阻患者的肠腔由于不断积攒液体、气体,导致宽度增加,梗阻的位置越低、梗阻时间越长,肠腔扩张就会越明显。
七、肠梗阻怎么治呢?
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
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以及病情类型,选择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最主要的是进行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等;
手术治疗主要有粘连松解术、复位术、造瘘术、肠切除等。
八、这个病能治好吗?有后遗症吗?
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严重时,会出现虚脱、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能恢复健康,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九、如何预防肠梗阻?
1、饮食
少食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如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应少食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忌不洁食物。
2、生活习惯
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十、我科中医治疗特色
科室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势,使用传统中医进行快速康复治疗,开展中医特色疗法:
术前中医经穴治疗及穴位敷贴镇静;
隔物灸及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
肠痹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中药联合耳穴埋豆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本期内容由黄恒医生为您提供。
黄恒,普外科科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微创专委会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专委会委员。从事外科工作10多年,先后到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解放军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普通外科各种疾病诊治,特别是对肝胆、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有独到之处。能熟练开展普通外科各种腹腔镜手术,承担院级及市科技局课题2项,在国内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为了解更多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