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开播的《对话品牌》栏目,由发现之旅推出,节目以演播室访谈结合外景VCR宣传片的方式呈现,以独特的视角和人物品牌对话交流,聆听品牌腾飞梦想,见证品牌成长传奇。访谈嘉宾通过与主持人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人物和品牌成功背后的点点滴滴,描绘品牌发展的蓝图,构筑绮丽的中国梦,品牌梦。借助品牌强大影响力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更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感受品牌的力量,分享品牌的光芒,为品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话品牌》专栏征集访谈嘉宾)
初创小米:雷军和他的豪华创始团队年,雷军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读书时,《硅谷之火》中乔布斯、沃兹尼亚克等苹果“十大元老”创建苹果并改变世界的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激发他未来要创建一家世界一流企业的梦想。武汉大学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使雷军能够仅用两年的时间便修完了学分,甚至完成了毕业设计。大学毕业后,雷军来到互联网就业机会较多的北京。在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他结识了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并于年加入金山,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年,雷军成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在金山长达15年的工作经历中,雷军在WPS、金山毒霸、金山词霸及游戏业务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年,在雷军的带领下,金山软件成功在香港上市。金山上市两年后,雷军从金山离职,开始转身为天使投资人。雷军投资过数十家公司,其中的欢聚时代、UC优视、迅雷、知乎等公司更是取得巨大成功。在投资过程中,雷军在识别风口、控制风险、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年4月,雷军联合六位合伙人共同创建小米科技,并决定基于安卓系统定制开发MIUI系统。在金山软件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使雷军拥有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为其组建创业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小米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小米的创始人团队共有七位成员:除了雷军外,团队中还包括负责供应链的林斌、负责手机硬件开发的周光平、负责MIUI技术的洪峰、负责米聊云服务的黄江吉、负责设计的黎万强、负责投资智能家居产品的刘德。年4月27日,雷军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宣布,周光平、黄江吉正式离职。在小米的核心创业团队中,每一位创始人都拥有丰富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并且是其所属领域的著名人物。这个创业团队的重量级超过国内许多其他同类企业,这也是小米能够成功的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要达到这个配置级别并不容易。小米的豪华创始团队小米的首款产品并非众所周知的小米手机,而是基于安卓系统定制开发的MIUI系统。年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机正式推出后,谷歌的安卓系统以其强大的开放性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很快成为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和封闭的iOS系统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谷歌公布了安卓系统源代码,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使用、优化及再开发。小米技术团队结合国内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对安卓系统进行定制开发,使手机操作更为方便快捷,并凭借良好的体验得到了大量用户的支持。更为关键的是,MIUI团队和广大网民合作,充分搜集网民对MIUI系统的意见与建议,并将其应用到MIUI系统开发过程中。在提供稳定的正式版系统的同时,MIUI团队还为追求时尚潮流的用户提供预览版系统。也正是这种尊重用户、广集民智的做法,为小米积累了相当多的忠实粉丝。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底,全球MIUI系统联网激活用户超过三亿。和独立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相比,基于安卓系统进行定制开发,无疑可以显著降低时间及资源成本。尤其是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智能手机红利期相对较短,如果选择独立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小米了。与此同时,MIUI系统也为小米积累了一定的忠实用户,为手机产品实现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择将智能手机作为创业切入点,是因为作为手机发烧友的雷军,深刻认识到了智能手机未来将会爆发出的无穷能量。成就非凡事业的企业必须顺势而为,而智能手机则是当时最大的趋势之一。彼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玩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售价高昂、性能一流的苹果和三星等;另一类是价格亲民、性能较低的国产安卓品牌以及山寨品牌。小米手机则是在具有高性能的同时,又做到价格亲民,从而快速打开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当然,雷军早已在心中为小米描绘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经营管理团队;坚持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品牌化运营,培养忠实粉丝;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做到高配置、高性能的同时,保持亲民的价格;初期采用纯线上渠道销售,不设线下销售渠道,通过去除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不强调全靠手机获得高额利润,而是将手机作为入口,作为连接消费者的工具,以平台思维整合优质资源,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战略合作:成功赢得供应商巨头信赖小米的创始人团队成员大都从事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在硬件开发领域并无足够经验。而做手机业务,尤其是要做“为发烧而生”的手机产品,更需要做好硬件环节,和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便成了小米更为可行的选择。小米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夏普、高通等世界一流供应商的支持。但当时的小米仍是一家初创企业,赢得夏普及高通这类供应商巨头的信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同时,供应商出于长期利益考虑,对客户保持着较高忠实度,往往会结合客户需求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建设新生产线甚至新工厂。当然,品牌商也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供应商提供支持。以苹果为例,苹果会为供应商提供资金,以便后者购置产能更高、品质更稳定的新设备。此外,夏普、高通等供应商巨头根本不缺订单,对小米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显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当时,全球强供应商中,85家都拒绝了和小米合作。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林斌及其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地震、海啸及核泄漏,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外国游客都在逃离日本。而由雷军、林斌、刘德等人组成的高管团队却飞往日本,希望能够和全球屏幕供应商巨头夏普达成战略合作,当时他们搭乘的航班除了其团队外几乎没有他人。夏普被小米团队表现出来的诚意所打动,拿出了15个小时的时间与之做了深入的沟通交流。芯片质量是影响智能手机品质的核心因素之一。和全球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巨头高通达成合作,是小米供应链管理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和高通相关人员正式沟通前,负责供应链的林斌及其团队等待了两个月的时间,而和高通的代表谈判并正式签约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和高通产品部门对接(比如确定产品规格等)又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此后,小米团队又多次前往美国和高通进行沟通,最终才达成合作,使小米MI1能够使用高通芯片。为小米MI2生产芯片时,小米派出6名工程师前往高通总部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和高通工程师合作研发骁龙APQ芯片。该芯片是当时最高端的手机芯片,而小米MI2被选为高通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首批生产的万片芯片中,50万片提供给小米MI2,另外50万片提供给了LG生产的谷歌Nexus?4。这也使小米MI2尚未正式上线前就成为业界焦点。在和高通的合作过程中,小米凭借其庞大的销量预期以及追求卓越和合作共赢的精神,赢得了高通的支持与信任,双方建立起了十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今,小米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十分完善,三星、苹果的供应商也与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野蛮生长:小米裂变的三个关键节点年4月,小米正式宣告成立;8月,小米发布MIUI操作系统;12月,小米发布米聊。这两个产品为小米积累了一大批智能科技发烧友。年8月,小米推出第一代智能手机——小米MI1,正式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从年到年,小米手机出货量猛增,直至超越三星而占据行业榜首。当时,小米的市场估值达到了亿美元。但与其他所有的品牌一样,小米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路高歌的小米在年跌入低谷,出货量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经过一年的调整,小米于年成功逆袭,上演了一出振奋人心的“王者归来”。年5月,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为了更好地理解小米,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小米裂变的三个关键节点手机爆发期这一阶段是在年至年。初期,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线上渠道的红利,小米推出了两款不同系列的手机:一是专门为发烧友设计的售价元的小米,一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入门机——红米,售价仅是元。通过高配低价、高性价比,小米手机很快俘获新一代消费群体,迅速占据了庞大市场。年,小米售出万部智能手机,销售额达到亿元,成功超越三星,成为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市场份额增长至12.5%。同年12月,小米获得来自DST、云锋基金等机构的11亿美元的投资,企业估值达至亿美元。—年小米手机销售规模(单位:亿元)生态链布局期这一阶段是在年至年。在实现爆发式增长后,无法对供应链进行有效掌控,一度成为小米成长道路上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年,因为供应链问题,小米MI5不得不推迟发布。全年没有重量级的新品作为支撑,小米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小米开始加快布局生态链。小米的生态链创建始于年,整个生态链以手机为核心,布局了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大圈层。到年,小米投资了77家硬件创业企业,其中有30家企业推出了新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在此后小米手机产品发展遇冷的阶段,这些生态链产品很好地维持了小米的品牌热度,帮助小米成功抢占了物联网风口。新零售风口期这一阶段从年至今。年,小米通过生态链布局实现成功逆袭,发布新品MIX系列手机,引领了一波全面屏风潮。同年,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在印度等海外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年,小米的生态链产品迎来大爆发。飞速拓展的小米之家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