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大夫刘坤霞
刘坤霞大夫从事医疗行业11年,擅长儿科,妇科常见病。
大家好,我是诊所的刘坤霞大夫。今晚,由我为大家播报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认知。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疾病的发生及防治。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限,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分为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咽及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我们先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跟疾病的关系来看,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的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比较柔嫩,血管也比较丰富。容易感染,发炎的时候,后鼻腔容易堵塞,发生呼吸困难和吃奶困难。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婴儿从出生后六个月便可以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容易感染。咽鼓管较宽,也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咽扁桃体六个月内就已经发育了,腭扁桃体到一岁末逐渐增大,四到十岁发育达到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所以扁桃体炎常发生于年长儿,婴幼儿则比较少见。
下呼吸道的解剖与疾病的关系:
婴幼儿的气管儿支气管比较狭小,软骨比较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比较差,黏膜血管比较丰富,纤毛运动比较差,清除异物的能力亦比较薄弱,容易因感染而引起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的堵塞。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比较差,血管丰富,相对来说,间质发育比较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不足。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疾病。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特点,容易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不周,环境因素等都可以引起本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般类型的上感,常发生于受凉后,一到三天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干咳,嗓子不舒服,发热等。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是高热惊厥,部分的小儿发病早期可以出现脐周阵痛。可能与发烧所引起的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检查的时候可以见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有不同形态的皮疹,病程三到五天,如果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的话,就应该考虑炎症可能波及到了其他的部位。
另外还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好发于夏秋季。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呕吐等。体查的时候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主要为腺病毒,常发生于春夏季,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程一到两周。
急性上感应该跟流感,急性传染病,急性阑尾炎等相鉴别:
1.流感主要是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引起,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全身症状比较重,比如说有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流鼻涕、流眼泪的症状)不一定出现没。
2.急性传染病。早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常常是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一些相应的检查,综合分析,并且要观察病情的变化加以区分。
3.急性阑尾炎。上感伴有腹痛的时候,就需要与急性阑尾炎相区分,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常比发热出现的早,腹痛的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以及固定的压痛点。血常规检查的时候,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会增多。
得了上感,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尽量做到呼吸道的隔离,预防并发症。
今天的健康养生播报,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