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主要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医学上的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所以,一旦发生便秘,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便秘,这医院检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误原发病的诊治,并能及时、正确、有效地解决便秘的痛苦,切勿滥用泻药。
便秘的类型:
暂时性单纯便秘
指平时排便顺畅的人,出现暂时性便秘的情形。通常发生于不吃早餐、摄食量过少、偏食等人群。此外,工作忙碌、水分摄取不足、生活环境变化、焦虑、月经、妊娠等,也都是便秘的原因。
只要将上述原因排除,立刻就会恢复正常。
急性器质性便秘
主要由胃肠急性疾病导致的便秘,代表性的疾病包括肠梗阻、肠扭转等。其特征是会伴随剧烈的疼痛、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脏器的异常所致。所以称之为器质性便秘,医院诊治。
长期无法产生便意的慢性便秘
可分为由肠功能低下导致的习惯性便秘和由慢性疾病引发的慢性症候性便秘。
慢性症候性便秘,
主要由腹部脏器慢性疾病引发的便秘。如大肠壁外突、形成袋状结构的大肠憩室症,虽然不会疼痛,但却会抑制肠的活动,导致便秘。
习惯性便秘
又可依其原因,分为弛缓性便秘、直肠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三种。习惯性便秘源于肠部运动的紊乱。
弛缓性便秘
长期卧病在床者。多次生产、肌肉松弛的女性。
当整个大肠蠕动运动疲弱,推出大便的力量不够充分时,就会产生。也称结肠性便秘。
痉挛性便秘
压力大的人。
肠易激综合征肠管紧张,分节运动异常亢进。常会出现有便意,却无法顺利排便,或排便后仍有残便感的情况;也会感到强烈腹痛,排出硬块状的大便。有些人还会反复出现便秘与腹泻交叉进行的状况。
直肠性便秘
持续抑制便意时。有痔疮等肛门疾病者。老年人主要原因为直肠的知觉麻痹或排便所需的肌肉有问题,有时候也会和弛缓性便秘一起产生。
中医古籍中有“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直肠结”、“脾约”之称,又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明张景岳承张仲景之说,将便秘依有火、无火而分为“阳结”、“阴结”二类,对指导临床有积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便秘现象,便秘不似肿瘤等疾病那么可怕,但是,便秘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它会带来皮肤粗糙、痔疮、肛裂等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长期便秘的危害和饮食治疗方法。
长期便秘的危害
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差别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1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一次。长期便秘者应及早检查排除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便秘常引起人们情绪的改变,心烦意乱,注意力涣散,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1、女人便秘老得快
女人长期便秘,大量便渣会滞留在肠道内发酵、腐烂,大量毒素和有害菌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部位,成为女性健康和美丽的罪魁祸首,大象腿、鱼尾纹、色斑、皮肤暗黄粗糙、大肚子等问题随之出现,令生活黯然失色。另外,长期便秘易发生乳腺癌。
2、老年便秘疾病多
习惯性便秘因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或诱发中老年男性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罪魁祸首,导致老人心脑血管病变死亡率急剧增加,出现痔疮、肛裂等问题,令人痛苦不堪。
3、孩子便秘隐患多
便秘使小孩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精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营养不良、心情急躁、消瘦、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生长迟缓,如不及时调理,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病变。
便秘饮食治疗
便秘的人饮食原则建议如下:
1、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和过于精细的精白米面。
2、每天饮水在毫升以上,多喝水。空腹的时候可饮用温水,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排便速度。
3、在普通饭的基础上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天当中的膳食纤维总量为30克左右。可选择以下食物:粗粮、玉米、玉米渣、糙米、全麦面包、各种豆类、芹菜、韭菜、豆芽、笋、萝卜、香菇、海带、琼脂、魔芋、果胶等。
注:以上这些食物也很适合肛门手术后恢复期,心血管疾病的人,糖尿病人,肥胖病人,胆囊炎、胆结石的人常吃。
长期便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增加膳食中膳食纤维,促进粪便的排除,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
小儿便秘,病在脾虚,危害不可小视
一、便秘直接危害
1、孩子烦躁,莫名其妙的哭闹不止、腹痛、腹胀。
2、痔疮、肛裂、脱肛
3、口苦、口臭、睡眠不安、夜哭、头发黄枯。
4、引起遗尿,生殖系统发育迟缓
5、影响智力发育,呆头呆脑。
二、便秘潜在危害
中医认为,“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在脾虚。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其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儿脾气尚弱,存在着运化功能不健的现象。若饮食调摄不当、情志变化,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而便秘。
脾主津液,脾虚则津液不足,致胃肠消化功能低下,食物不易消化,大肠干燥,形成便秘。
由此可见,小儿便秘只是一个典型症状,其预示着孩子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所以长期便秘的儿童,同时具有一些明显的并发症状:
1、易感冒。小儿便秘患者常伴有经常性感冒,免疫力低下,其实这正是脾虚的直接表现。
2、便秘不通,则肝气不顺,肝火旺,表现为孩子脾气暴躁、梦中惊醒、啼哭、癔症。长期得不到纠正,会影响孩子性格发育,和学习成绩。
3、脾虚导致便秘,长期便秘进一步加重脾虚,导致孩子形疲乏力,稍一活动就面红身热、淋漓大汗,这表明孩子体质空虚,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4、阻碍内脏器官发育,小儿便秘堵塞直肠,引起肛管不排气,高度腹胀、呕吐。腹胀压迫心脏和肺脏,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灰。长期得不到纠正,将阻碍孩子内脏器官发育。
5、便秘的孩子肺炎发病率高。
脾虚导致便秘,长期便秘进一步加重脾虚,脾虚津液分泌减少,积食生热,导致肺热肺燥肺干,日常表现为孩子易咳嗽、气喘;在外部感染等诱因作用下,发生肺炎,这种体质孩子患肺炎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