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的分析

呕吐与吐奶的区别

新生儿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它可以是:1.生理性的、非特异的(如生后初期的羊水咽下,喂养不当等),约占出生新生儿的40%;2.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鉴别诊断,并尽快进行治疗。

医学教科书关于新生儿吐奶和呕吐,没有严格的区分和定义。一般,主要从量、发生时间、吐出来的东西,来区分新生儿吐奶和呕吐。

此外,吐奶时有无腹胀、便血、发热等,也是鉴别病理性呕吐的指标。

哪些情况需要注意:

内科性病因包括:

1.咽下综合征:通常在出生后1~2天内,娃还没开奶,就开始呕吐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宝宝吞入过多羊水,或吞进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或那些含产道母血的羊水。羊水刺激胃黏膜,引起新生儿呕吐。

这种情况下,吐出来的常是鲜红色或咖啡色液体,有时带点绿色。

这类孩子一般情况较好,无呛咳、发绀、腹胀等症状。误吞的羊水吐净后,孩子就会恢复正常。

母乳喂养的孩子若吐出血性液体,还要排查妈妈的乳头是否破裂。此外,孩子口腔黏膜破损,也可能导致呕吐物带血丝。

2.胃食管反流: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在早产儿中更多见。主要是宝宝吸入较多空气,喂养过多、哭闹等,引起胃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使胃内食物经食管排出,导致呕吐。

若孩子有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肌力低下及周围组织薄弱,可能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此时,胃酸频繁反流、损伤食管,患儿会出现易激惹、拒食、哭闹等。严重时,食管会出现糜烂或溃疡,宝宝会呕血、便血等。

反复呕吐还可导致呛咳、窒息、呼吸暂停,发绀青紫等肺部体征,出现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

诊断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常采用泛影葡胺食管动态显影。在5分钟内观察到3次以上胃食管反流,反流至食管中上段,更有临床意义。

3.消化道感染性因素:新生儿肠道柔嫩、缺乏SIgA,且胃酸pH值高,胃排空时间快,杀菌力弱。再加上其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所以易发生肠道内感染。

还有些孩子会因为肠道外感染,出现呕吐、腹胀、便秘等。包括脐部感染,败血症等合并肠道感染。感染性问题通过静脉血感染指标和粪便检查,可鉴别诊断。

4.母乳喂养的孩子若出生3天后,会吐出血性液体,还要排查妈妈的乳头是否破裂。此外,孩子口腔黏膜破损,可能也会导致呕吐物带血丝。

外科性病因包括: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出生1~3天后,小宝宝频繁呕吐,尤其伴有胆汁样呕吐、腹胀,要高度警惕消化道畸形导致肠梗阻,如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肠扭转等。

对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产前或产时往往能发现羊水过多。出生后,给小宝宝做腹部X摄片,会出现肠腔阶梯状液平、双泡征等特点。

2.幽门肥厚狭窄:最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呕吐的腹部外科疾病,男婴的发病率高于女婴。

出生2~3周左右,孩子一直间断性呕吐。开始是喂奶后溢乳,此后,呕吐次数逐渐增多,最终发展为吃奶必吐。且呕吐多在哺乳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有些孩子吐得厉害,排便和尿量都会减少。

这类患儿的呕吐是喷射状,发作剧烈时,能喷出数尺外。口腔、鼻孔都会有喷射物。吐出来的东西多是乳凝块,不含胆汁,带有酸味。

有些孩子虽然吐得频繁,可吐完就饿。再给他喂奶,能照常吸完。

一般,幽门肌B超检查就能确诊这一异常。

3.先天性巨结肠:生后24小时后才排胎粪,伴有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出生后2-6天内,出现部分甚至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孩子的呕吐含胆汁或粪便样液体。严重者,腹胀可压迫膈肌、出现呼吸急促。经开塞露或温盐水灌肠,仍有大量胎粪及气体呈爆炸式排出。症状缓解没几天,问题又来了。

开塞露帮助排便的效果会愈来愈差。便秘和腹胀不断加重,腹部逐渐膨隆。有时,孩子需要急症手术。

肛门指诊能发现直肠内括约肌有一缩窄环,以及直肠壶腹部空虚感。同时,腹部X摄片会看见特征性的多个液平面,及呈弧形扩张的乙状结肠近端、降结肠,而直肠乙状结肠远端狭窄。

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外科性病因,如:

1.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胸腹裂孔)等,呕吐会伴有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脱水、反复发作肺炎等。

2.腹股沟斜疝嵌顿也会导致孩子呕吐,还会出现腹股沟阴囊包块、触痛、阵发性哭闹、食欲差、呕吐、腹胀等。

3.胆总管囊肿继发感染、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等外科性因素,导致腹腔感染、刺激胃肠道,引发呕吐。

4.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占位、脑积水、颅内出血等。

孩子吐奶,要先观察。若有上面提到的异常现象,那就及时就医。好在,多数情况下,孩子吐奶就是喂养不当而导致的。”

以下情况,孩子更易吐奶:

喂得太勤、太多;

奶粉多变或浓度不适当;

乳头过大、过小,乳头下陷或乳头孔正对小儿咽喉,会增加吐奶;

配方奶太热或太凉;

喂乳后就让娃平躺;

哺乳后,过多、过早地翻动小宝宝;

正确喂养”建议,包括:

1.少量多次喂养,两次喂奶时间≥60分钟。

2.母乳喂养注意姿势。宝宝的嘴唇要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不易吞进空气;

3.使用奶瓶时,要等奶嘴部位充满奶,再塞进宝宝嘴里,也是为减少空气吸入。

4.调配配方奶,温度要适中。

5.喂奶后,缓慢、竖起抱娃,让其头靠母亲肩部。轻拍其背部,温和地走动一会儿

6.按摩、抚触、洗澡、换尿布等,都应放在喂奶前完成。

7.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更利于胃排空,且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成熟,促进胃肠激素分泌。

8.喂奶后半小时,可以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按摩,5~10分钟为一组。

9.注意皮肤清洁。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口角、颈下、耳后奶汁。这能避免口水、奶汁刺激皮肤,有效预防新生儿湿疹。

10.每天应有1~2次口腔清理。妈妈在手指上缠块纱布,蘸凉开水,轻轻擦拭娃的口腔。这能刺激胃肠道蠕动和排空,帮助消化,也有利于日后养成刷牙好习惯。

赞赏

长按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zhongz.com/nzby/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