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Oncology丨一项随机、开放标签、2-3期ORIENT-32研究:Sintilimab(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IBI)与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关键词:Sintilimab;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肝细胞癌
近日《LancetOncology》在线发表了由医院樊嘉院士作为通讯作者的名为ORIENT-32的临床研究,该项研究由50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同参与,重点研究了国产PD1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IBI)在中国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在中国不可切除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OS和PFS获益,且安全性可接受。
背景:我国肝细胞癌负担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临床需求未得到满足。2-3期ORIENT-32研究旨在评估sintilimab(信迪利单抗,一种PD-1抑制剂)加IBI(一种贝伐单抗生物仿制药)与索拉非尼作为不可切除的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方法:这项随机、开放标签的2-3期研究在中国50个临床中心进行。年龄在18岁或以上、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或临床证实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既往未接受全身治疗且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体能状态为0或1的患者有资格入选。
在研究的第2阶段部分,患者接受静脉内sintilimab(每3周mg)加静脉内IBI(每3周15mg/kg)。在第3阶段,患者被随机分配(2:1)接受sintilimab+IBI或索拉非尼(mg,每天两次口服;索拉非尼组),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随机化是使用置换区组随机化完成的,区组大小为6,通过交互式网络响应系统,并根据大血管浸润或肝外转移、甲胎蛋白和ECOG体能状态进行分层。
研究的第2阶段部分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在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患者中进行评估。该研究第3阶段的共同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和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IRRC)根据意向治疗中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1.1版评估的PFS。该研究注册于ClinicalTrials.gov,NCT。该研究已停止招募,并且正在进行长期结果的随访。
发现:年2月11日至年1月15日期间,我们招募了名患者,24名直接参加了2期安全试验,名随机分配到sintilimab+IBI组(n=)或索拉非尼组(n=)。
在试验的第2阶段部分,24名患者接受了至少一剂研究药物,客观反应率为25·0%(95%CI:9.8–46.7)。根据第2阶段部分的初步安全性和活性数据,其中24名患者中有7名(29%)发生了3级或更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随机化第3阶段部分开始。在数据截止时(年8月15日),sintilimab+IBI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IQR8.5-11.7),在索拉非尼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8.4-11.7)。Sintilimab+IBI组患者的IRRC评估中位PFS(4.6个月;[95%CI:4.1-5.7])比索拉非尼组患者(2.8个月;[95%CI:2·7-3·2])显著更长。分层风险比HR=0.56,95%CI:0.46–0.70;p0·)。
在对OS的第一次中期分析中,sintilimab+IBI组显示出比索拉非尼显著更长的OS(中位数未达到;[95%CI:未达到-未达到]vs10.4个月[8.5-未达到];HR=0.57,95%CI:0.43-0.75;p0·)。
最常见的3-4级治疗后出现的AEs是高血压(sintilimab+IBI组55/[14%]名患者vs索拉非尼组11/[6%]名患者)和手足综合征(无vs22[12%])。Sintilimab+IBI组名(32%)患者和索拉非尼组36名(19%)患者出现严重AEs。Sintilimab+IBI组中有6名(2%)患者发生了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AEs(1名肝功能异常患者、1名肝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患者、1名间质性肺病患者、1名肝功能衰竭和高钾血症患者,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肠扭转患者);索拉非尼组2例(1%)患者(1例胃肠道出血患者,1例不明原因死亡患者)。
结论:在中国不可切除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Sintilimab+IBI与索拉非尼相比显示出显著的OS和PFS获益,且安全性可接受。这种联合方案可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资金:信达生物(苏州)有限公司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策划:GoEun,梅浙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题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RenZG,XuJM,BaiYX,etal.Sintilimabplusabevacizumabbiosimilar(IBI)versussorafenibinunresectablehepatocellularcarcinoma(ORIENT-32):arandomised,open-label,phase2-3study.June15,.DOI: